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李明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条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a)所示。

(1)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条的拉力大
B.橡皮条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条时,需将橡皮条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保证橡皮条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 即可
(3)如图(b)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___________。
(4)在以上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的实验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写出两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
以下关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书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桌面,受力物体是书
B.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施力物体是桌面,受力物体是书
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施力物体是书,受力物体是桌面
D.书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书,受力物体是桌面
3、选择题 由“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所得的法则,不适用于下列哪些物理量的合成的是( )
A.速度
B.加速度
C.位移
D.路程
4、实验题 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a的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C为钩码,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钩码的总重量。


(1)图b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完成表格中空白处。

(2)由(1)中的数据在图c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并由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m/s2。 (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砝码的个数,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的图线如图d ,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则开始实验前他应采取的做法是

[? ]
A.将木板上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木板上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木板上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木板上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5、选择题 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
B.焦耳最早引入电场线描述了电场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D.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及通电时间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