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8分)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筋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在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⑴本实验中,除了方木板、白纸、图钉、细绳套、橡皮筋、铅笔、弹簧秤外,还需要的器材有:
;
⑵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⑶实验中,假如F1的大小及方向固定不变,那么为了使橡皮筋仍然伸长到O点,对F2来说,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有 ;
A.F2可以有多个方向
B.F2的方向和大小可以有多个值
C.F2的方向和大小是唯一确定值
D.F2的方向是唯一确定值,但大小可以有多个值
⑷下图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的实验结果。(力F′是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的图示)

2、实验题 像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见计时仪器,每个光电门都是由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组成。当有物体从光电门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如图11所示装置设计一个“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关系”的实验,图中NQ是水平桌面、PQ是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1、2是固定在木板上间距为L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可以装载钩码的小车上固定着用于挡光的窄片K,让小车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窄片K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和t2。



(1)在某次测量中,用游标卡尺测量窄片K的宽度,游标卡尺如图12所示,则窄片K的宽度d= m(已知L>>d),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4.0×10-2s,t2=2.0×10-2s;

(2)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的间距为L=0.40m,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m/s2;
(3)该实验中,为了把砂和砂桶拉车的力当作小车受的合外力,就必须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
(4)某位同学通过测量,把砂和砂桶的重量当作小车的合外力F,作出a-F图线。如图13中的实线所示。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O的原因是 ;曲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 ;为了既能改变拉力F,又保证a-F图象是直线,可以进行这样的操作 。
3、实验题 (6分)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竖直方向,弹簧自然悬挂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下表表:
代表符号
| L0
| Lx
| L1
| L2
| L3
| L4
| L5
| L6
|
数值(cm)
| 25.35
| 27.35
| 29.35
| 31.30
| 33.4
| 35.35
| 37.40
| 39.30
|
(1)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 。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长为 。
(2)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2)。
4、实验题 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 c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如图所示,摆球直径为 mm,则该摆摆长为 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35次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秒表读数为 s,则重力加速度g为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填空题 某同学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
三个点,其坐标标记如图所示,坐标原点为抛出点,其中 点的位置或坐标的测量有明显的错误,按你认为正确的数据计算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 m/s(g取10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