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如图是研究小球的平抛运动时拍摄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其背景是边长为5cm的小方格,重力加速度取
.由此可知:闪光周期为___________s;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m/s;
参考答案:0.1s;2.5m/s
本题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走过的位移差是一个定值,所以
在竖直方向:
,
代入数据解得:
.
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不但考查了平抛运动的规律,还灵活运用了匀速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对同学的知识要求比较高,是个考查学生能力的好题.
本题难度:简单
2、简答题 图甲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自制的电子秤原理图,利用电压表的示数来指示物体的质量.托盘与电阻可忽略的弹簧相连,托盘与弹簧的质量均不计.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与弹簧上端连接,当盘中没有放物体时,电压表示数为零.设变阻器总电阻为R,总长度为L,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限流电阻阻值为R0,弹簧劲度系数为k,电压表为理想电表,若不计一切摩擦和其它阻力.
(1)试推出电压表示数Ux与所称物体质量m的关系式.
(2)由(1)计算结果可知,电压表示数与待测物体质量不成正比,不便于进行刻度,为了使电压表示数与待测质量成正比,请你利用原有器材在该小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图乙的基础上完成改进后的电路图,并推出电压表示数Ux与待测物体质量m的关系式.
参考答案:(1)设变阻器的上端到滑动端的长度为x,
根据胡克定律得,mg=kx,
滑动变阻器的有效电阻Rx=xRL=mgRkL?
根据分压规律,有:Ux=RxRx+R0+rE
联立求解,得Ux=mgREmgR+kL(R0+r)

(2)电路图如图所示
根据胡克定律,有:mg=kx,
滑动变阻器的有效电阻Rx=xRL?
?根据分压规律,有:Ux=ER0+R+rRx
则Ux=gRE(R0+R+r)kLm
答:(1)电压表示数与所称物体质量m的关系式为Ux=mgREmgR+kL(R0+r).
(2)改进电路图如图所示,电压表示数Ux与待测物体质量m的关系式为Ux=gRE(R0+R+r)kLm.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有下列A至F六个步骤:
A.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
B.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
C.取下纸带,更换纸带(或将纸带翻个面),重新做实验
D.将重锤固定在纸带的一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纸带
E.选择一条纸带,用刻度尺测出重锤下落的高度h1、h2、h3、…… hn ,计算出对应的即时速度vn
F.分别算出
,比较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

(1)以上实验步骤按合理的操作步骤排列应该是?
某个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示.其中O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用毫米刻度尺测得O到A、B、C各点的距离分别为hA =9.51cm、hB=12.42cm、hC=15.70cm,现利用OB段所对应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f=50Hz,设重锤质量为0.1kg.

(2)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求得重锤在OB段所对应的运动过程中减小的重力势能为__________J(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下同),而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__J.实验发现二者并不完全相等,请指出一个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处理数据过程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发现了一种计算B点对应时刻物体速度vB的新思路:
甲同学发现,图中的B是除起始点外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n个点.因此可以用从O点到B点的时间nT(T是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计算,即vB =gnT,再依此计算动能的增量.
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从O点到B点的距离hB计算,即
,再依此计算动能的增量.
你认为,他们新思路中( )
A.只有甲同学的思路符合实验要求?B.只有乙同学的思路符合实验要求
C.两位同学的思路都符合实验要求? D.两位同学的思路都不符合实验要求
(4)在上图纸带基础上,某同学又选取了多个计数点,并测出了各计数点到第一个点O的距离h,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以h为横轴,以
为纵轴画出的图线应是如下图中的?.图线的斜率表示?.

参考答案:(1)A D B C E F?(2)? 0.122? 0.120?受到空气阻力和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力
(3) D(4) C? g
本题解析:(1)该实验步骤:①仪器的安装②打纸带③选纸带,所以合理的操作步骤是A D B C E F。
(2)重锤在OB段所对应的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重锤的速度为
,动能的增加量
;受到空气阻力和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力,减少的重力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增加的动能,另一部分克服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
(3)重锤在下落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气阻力及纸带和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力,所以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因此,甲乙两个同学计算B点对应的瞬时速度的思路均不正确,所以正确选项为D。
(4)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和动能的增加量相等,因此,有
,即
,对应的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g。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如图所示,在倾角α=60°的斜面上放一个质量m的物体,用k=100N/m的轻弹簧平行斜面吊着。发现物体放在PQ间任何位置恰好都处于静止状态,测得AP=22cm,AQ=8cm,则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多少?

参考答案:解:作出物体在P、Q两位置时的受力图,如图
设弹簧原长为L0,则物体在Q和P两处的压缩量和伸长量分别为
x1=L0-AQ,x2=AP-L0
根据胡克定律和物体沿斜面方向的力平衡条件可知:
kx1=k(L0-AQ)=fm-mgsinα
kx2=k(AP-L0)=fm+mgsinα
联立两式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实验题 在做“研究共点力的合成”实验时,
(1)(多选题)下面措施中有利于提高实验精确度的是
A.橡皮条弹性要好,拉到O点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B.两个分力F1和F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些.
C.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贴近且平行纸面.
D.套橡皮条的绳套要细些且稍长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