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铀235能够自发地进行链式反应
B.
HH→Hen方程所描述的是核裂变反应
C.a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的结构是复杂的
参考答案:A、铀235发生裂变的条件是有慢速中子轰击,A错误;
B、此方程式为聚变反应,裂变是重核转化为质量中等的核,B错误;
C、a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错误;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的结构是复杂的,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放射性同位素针232经α,β衰变会生成氧,其衰变方程为90232Th→86220Rn+xα+yβ,其中( )
A.x=1,y=3
B.x=2,y=3
C.x=3,y=1
D.x=3,y=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14C是一种半衰期为5 73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若考古工作者探测到某古木中14C的含量为原来的
,则该古树死亡时间距今大约(?)
A.22 920年
B.11 460年
C.5 730年
D.2 865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n剩=n0(
)t/τ,
所以t="11" 460年.
本题难度:简单
4、简答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原子的核式结构是汤姆孙发现的
B.铀核(
U)衰变为铅核(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C.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产生2条不同频率的谱线
D.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强太小
E.用加热、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
参考答案:A、卢瑟福在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故A错误
B、根据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电荷数减小2,质量数减小4,一次β衰变后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得铀核(23892U)衰变为铅核(20682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故B正确
C、一群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任意两个能级间跃迁一次,共能辐射C33=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C错误
D、要产生光电效应,根据光电效应的条件必须用能量更大,即频率更高的粒子.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频率小.故D错误
E、用加热、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故E正确
故选BE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α、β、γ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
B.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C.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而产生的
D.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