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考点预测(2018年押题版)(十)
![]() 参考答案:A、C、设球与挡板分离时位移为x,经历的时间为t,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计算题 (12分)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金属导轨间距为L,导轨电阻不计,上端a、b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且处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电阻为r的导体棒与固定弹簧相连后放在导轨上。初始时刻,弹簧恰处于自然长度,导体棒具有沿轨道向上的初速度v0。整个运动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弹簧的中心轴线与导轨平行。 参考答案:(1) 本题解析:(1)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皮带传送机上,随皮带一起以向下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 |
参考答案:A、小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为弹力,方向一定垂直于皮带指向物体,故A正确
B、由于物体加速度大小未知,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得:mgsinα±f=ma,故静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故B错误
C、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得:mgsinα±f=ma,故f=mgsinα-ma或f=ma-mgsinα,所以C正确
D、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作用,三力合力沿传送带平面向下,而弹力必与此平面垂直,小物块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一定不沿斜面方向,故D错误
故选A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计算题 在某城市的一条道路上,规定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30km/h。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肇事车是一辆卡车,测得这辆卡车紧急刹车(车轮被抱死)时留下的刹车痕迹长为7.2m;经过测试得知这种轮胎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请判断该车是否超速(取g=10m/s2)。
参考答案:解: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运动学公式得:
联立解得汽车的初速度大小为:
代入数据得:m/s=
m/s>10m/s
故:v0>36km/h,该车超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计算题 如图所示,一弹丸从离地高度H=1.95m的A点以v0=8.0m/s的初速度水平射出,恰以平行于斜面的速度射入静止在固定斜面顶端C处的一木块中,并立即与木块具有相同的速度(此速度大小为弹丸进入木块前一瞬间速度的)共同运动,在斜面下端有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木块与它相碰没有机械能损失,碰后恰能返回C点。已知斜面顶端C处离地高h=0.15m,求
(1)A点和C点间的水平距离?
(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木块从被弹丸击中到再次回到C点的时间t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4.8m(2)0.125(3)0.44s
本题解析:(1)弹丸从A到C做平抛运动
t==
s=0.6s
A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s = v0t =8.0×0.6m ="4.8m"
(2)弹丸到C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tgθ = =
=
=
vC==
=
?m/s = 10m/s
弹丸与塑料块在C点具有的相同速度vC’=vC="1m/s"
分析弹丸与塑料块从C点返回到C点的整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μmgcosθ×2×=0-
mvC’2
解得动摩擦因数μ==0.125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滑时由 a1=gsinθ-μgcosθ可得a1="5" m/s2
由= vC’ t1+
a1 t12可解得t1=
0.17s
上滑时由 a1=gsinθ+μgcosθ可得a2="7" m/s2
由=
a2t22可解得t2=
0.27s
所以塑料块从被弹丸击中到再次回到C点的时间t= t1+ t2=0.44s
本题考查平抛运动动能定理的应用,根据平抛运动的竖直位移可求出运动时间,从而求出初速度,根据物体在斜面的运动应用动能定理求出动摩擦因数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物理知识点大全《自由落体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