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A、B两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从0时刻起到两车相遇所需时间为
A.2s
B.3s
C.4s
D.3s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由v-t图象直接读出速度的大小.根据“面积”等于位移,分析AB的位置关系,两车从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车相遇.
解答:设经过时间t时两车相遇,则AB运动的位移相等,
根据图象则有6t-t2=
t2
解得:t=4s
故选C
点评:根据速度图象要能读出速度、位移、加速度,并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关键抓住图象的数学意义来理解其物理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静止开始,通过连续三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s、2s、3s,这三段位移长度之比和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A.1:2:3,1:1:1
B.1:4:9,1:2:3
C.1:3:5,1:2:3
D.1:8:27,1:4:9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要求连续的时间不等的三段时间内的位移之比,就要分别求出这三段时间内得位移,要求这三段位移,可以先求第一段的位移,再求前两段的位移,再求前三段的位移,前两段的位移减去第一段的位移,就等于第二段的位移,前三段的位移减去前两段的位移就等于第三段的位移;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就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根据x=
可得
物体通过的第一段位移为x1=
a×12
用前3s的位移减去前1s的位移就等于第二段的位移
故物体通过的第二段位移为x2=
a×(1+2)2-
×a×12=
a×8
用前6s的位移减去前3s的位移就等于第三段的位移
故物体通过的第三段位移为x3=
a×(1+2+3)2-
×a×(1+2)2=
a×27
故x1:x2:x3=1:8:27
在第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v1=
在第二段位移的平均速度v2=
在第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故代入数据解得:v1:v2:v3=1:4:9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求解第二段和第三段位移的方法十分重要,要注意学习和积累,并能灵活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3、计算题 如图所示,一质量M=4kg,长为L=3m的长木板放在地面上,今施一力F=8N水平向右拉木板,木板以v=2m/s的速度在地面上匀速运动,某一时刻把质量为m=1kg的铁块轻
放在木板的最右端,不计铁块与木板间的摩擦,且小铁块视为质点,求小铁块经过多长时间将离开木板。(g=10 m/s2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如图(2)所示,光滑轨道AOB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直杆PQ沿轨道水平向右以8m/s的速度匀速运动且PQ总垂直于OB,若PQ足够长,∠AOB为370,则PQ与OA交点M的速度大小为(sin370="0.6?" cos370="0.8" )( ?)

A.8m/s
B.6m/s
C.14m/s
D.10m/s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简答题 坐在汽车司机旁的乘客,发现前面约200米处有一拖拉机正在行驶,这时他开始用手表记时,30秒后,汽车追上了拖拉机.从汽车的速度表上乘客看到车速一直是45千米/小时,如果拖拉机是匀速行驶的,求拖拉机的速度是多大?
参考答案:v汽=45km/h=12.5m/s;
由题意可知,两车间路程关系应为:
v汽t=v拖t+200
代入数据得:12.5×30=v拖×30+200
解得:v拖=5.8m/s;
答:拖拉机的速度是5.8m/s.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