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物理题《力的合成与分解》考点预测(2018年押题版)(十)
2018-10-10 23:55:42
【 大 中 小】
|
1、选择题 如图所示,橡皮条的O端固定,用A、B两弹簧秤拉橡皮条的另一端D,使其伸长至E点,A、B两弹簧的弹力大小和方向如图所示,其中α+β>90°.今保持A的读数不变,当α角由图示位置逐渐减小时,欲使D端仍在E点保持不动应采用的方法是( ) A.使B的读数变小,同时β角减小 B.使B的读数变小,同时β角增大 C.使B的读数变小,同时β角先增大后减小 D.使B的读数变 大,同时β角减小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在验证“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时,给出如下器材: 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木板(如图所示),小车一个,计时器一个,刻度尺一把. 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 ②用刻度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x. ③用刻度尺测量A1相对于A2的高度h. ④改变斜面的倾角,保持A1与A2之间的距离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并记录相关数据h、t. ⑤以h为纵坐标,1/t2为横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 若在此实验中,如能得到一条过坐标系原点的直线,则可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和说明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摩擦力影响,用已知量和测得量符号表示) (1)设小车所受的重力为mg,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F=______. (2)请你写出物体从斜面上释放高度h与下滑时间t的关系式______.

参考答案:(1)物体初速度为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有: x=12at2 所以:a=2xt2 或者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θ=ma a=gsinθ=ghx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将a代入解得: F=mghx或者F=m2xt2. 故答案为:2xt2或ghx;,mghx或m2xt2. (2)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有: x=12at2 x=hsinθ sinθ=hx 联立解得:h=2x2gt2. 故答案为:h=2x2gt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解一道文字计算题时(由字母表达结果的计算题),一个同学解得 ,用单位制的方法检查,这个结果 [? ] A.可能是正确的 B.一定是错误的 C.如果用国际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 D.用国际单位制则结果错误,如果用其他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已接通电源正要释放纸带时的情况,请你指出该同学的五个差错: ①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打点计时器位置_______________; ③滑轮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小车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长木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共7个记数点。0到6每相邻两记数点间各有四个打印点未画出,测得相邻计数点的距离依次为S1=1.40cm,S2=1.90cm,S3=2.38cm,S4=2.88cm,S5=3.39cm,S6=3.87cm。则物体的加速度__________m/s2。

参考答案:(1)①应用6V交流电源;②应靠右端;③应使拉线水平;④应靠近打点计时器;⑤应垫高右端平衡摩擦力 (2)0.50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首次用实验方法获得电磁波的德国物理学家是(?) A.奥斯特 B.麦克斯韦 C.赫兹 D.法拉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电磁波的预言与验证. 解答:解:伟大的科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德国科学家赫兹首次通过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史部分,比较简单,对于这部分知识,平时学习不可忽略,要不断积累和加强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Never”is a long word. 不要轻易说“决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