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重力势能等于0的物体,一定不会对别的物体做功?
B.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0
C.沿不同路径将物体从2 楼搬到5 楼,重力对物体做功是不同的?
D.重力对物体做了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改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简答题 某小组同学用下述方法验证动能定理,如图所示,在带滑轮的长板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1的木块,已知木块与长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用跨过滑轮(滑轮的大小可不计)的细线将m1与另一个木块m2相连接.开始时m2离地面高度为h,m1离长板右端距离也为h,放开后m2带动m1作加速运动.当m2落地时m1正好离开长木板,最后m1也落地(m1抛出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细线始终处于松弛状态).m1、m2、h、μ均已知,手边只有刻度尺一个测量工具.
(1)用这个装置及刻度尺验证m1、m2一起运动过程的动能定理时______
(A)针对的物体是m1,过程是m1在空中运动的过程
(B)针对的物体是m2,过程是m2落地前的运动过程
(C)针对的物体是m1和m2,过程是m2落地前的运动过程
(D)针对的物体是m1和m2,过程是m1落地前的运动过程
(2)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写出具体的物理量名称及其符号)
(3)所研究的过程中合外力做功的表达式为______,动能变化量的表达式为______.(用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测得量的符号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
参考答案:(1)实验研究的是两木块一起运动的过程,即研究对象是:物体m1和m2,过程是m1落地前的运动过程,故选D;
(2)除m1、m2、h、μ外,还需要测量的量有:m1的落地点到m2落地点的距离s、长木板离地面的高度H;?
(3)在两木块一起运动过程中,合外力所做的功W=m2gh-μm1gh;m1做平抛运动,则H=12gt2,s=vt,解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s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探究功和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小车会受到阻力,可以使木板倾斜作为补偿,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 )
A.使拖着纸带的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不下滑即可
B.使拖着纸带的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下滑即可
C.沿木板向下推拖着纸带的小车,放手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距均匀即可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简答题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电键S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将滑动片从a端滑向b端的过程中,两只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完整图线如图(乙)所示.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____Ω,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功率为______W.

参考答案: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滑向b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增大,则电路中总电阻增大,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减小,R1两端的电压减小,R2两端的电压增大.
由上分析可知图线1是电压表V2的示数图象,图线2是电压表V1的示数图象
图线1的斜率等于R1的阻值,所以R1=UI=40.5Ω=8Ω
由U2=E-I(R1+r)可图线2的斜率大小等于电源的内阻与R1之和,则电源的内阻为 r=△U△I-R1=6-01.0-0.4-8=10-8=2(Ω)
当I=0.4A时,U2=6V,则E=U2+I(R1+r)=6+0.4×10=10V
当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时,电路中电流为I=0.4A,电压表V1示数为U1=3.2V,V2的示数为U2=6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可得:U1U2=R1R2,得R2=U2U1R1=63.2×8Ω=15Ω
将电阻R1看成电源的内阻,当R2=R1+r=10Ω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则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功率Pm=E24(R1+r)=1024×10W=2.5W
故答案为:15;2.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蹦极是一项既惊险又刺激的运动,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所示,蹦极者从P点静止跳下,到达 A处时弹性绳刚好伸直,继续下降到最低点B处,B离水面还有数米距离。蹦极者(视为质点)在其下降的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ΔE1、绳的弹性势能增加量为ΔE2、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为W,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蹦极者从P到A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蹦极者与绳组成的系统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ΔE1=W+ΔE2
D.ΔE1+ΔE2="W"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蹦极者从P到A及从A 到B的运动过程中,由于有空气阻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减少,选项A B错误;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绳的弹性势能增加量和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之和,即ΔE1=W+ΔE2,选项C正确,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