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9分)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最初,U形管两臂中的水银相齐,烧瓶中气体体积为800ml;现用注射器向烧瓶中注入200ml水,稳定后两臂中水银面的高度差为25. 3cm;已知76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l.0×105Pa,不计U形管中气体的体积。

求:①大气压强
②当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为45.6cm(左高右低)时,烧瓶内气体的体积。
参考答案:(1)l.0×105Pa(2)500ml
本题解析:①设大气压强为p0,初始状态:p1=p0,V1=800ml;注入水后:p2=p0+
,V2=600ml。由玻意耳定律得:p1V1=p2V2,代入数据,解得:p0=l.0×105Pa。
②当p3=p0+
时,由玻意耳定律得:p1V1=p3V3,代入数据,解得:V3=500ml。
本题考查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玻意耳定律,找到初末状态按玻意耳定律列式求解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大家都知道:用一个杯口光滑平整的玻璃杯盛满水,然后盖上平整的玻璃板,用手摁住玻璃板迅速翻转,松开托住玻璃板的手,由于大气压的原因,玻璃板不会掉下.一个同学在回家后自己也想做这个实验.由于家中没有玻璃板,他就找了一张普通的纸盖在了杯口光滑平整的玻璃杯上,而且杯中只放了一半的水.按住纸翻转杯子、松开手,他惊呆了:水居然不流下来,如图甲所示.已知玻璃杯粗细均匀,杯子内底部到杯沿的高度为12×10-2m,杯中水的高度为6×10-2m,大气压强为1.013×105Pa.该同学在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翻转后,纸略往下凸,其平均下凸高度为0.40×10-3m(见乙图).请通过计算说明水不流下来的原因.
参考答案:杯子翻过来后纸有一定的形变,同时纸也吸收了极少的水而湿润,即水的高度也有极小的降低,但主要原因是纸发生形变后空气的体积略有增大,气体压强减小.
杯子没翻过来之前气体的高度L1=6×10-2m,水的高度h=6×10-2m,
气体的压强?p1=1.013×105Pa.?
设杯子翻过来后气体的高度平均为L2=6.04×10-2m?
水的高度仍为6×10-2m,气体温度不变,则有:p水=ρ水gh=1×103×10×6×10-2=6×102Pa?
要水不流下,则气体最大压强应为:
P3=p1-p水=1.013×105-6×102=1.007×105?Pa?
由于气体的温度不变,现用玻马定律验证.
p1V1=p2V2?
p2=p1V1V2=1.013×105×6×10-26.035×10-2=1.006×105?Pa?
因为p2<P3所以纸片不掉下来?
答:水不流下来的是内外气体压力差大于水的重力的缘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B.一定质量的O℃的水的内能大于等质量的O℃的冰的内能
C.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是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现
D.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的相互排斥而产生的
E.一些昆虫可以停在水面上,由于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的缘故
参考答案:A、饱和汽压与液体材料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饱和气压越大,故A正确;
B、由于水结冰要放热,故一定质量的O℃的水的内能大于等质量的O℃的冰的内能,故B正确;
C、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是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现,与分子力有关,故C正确;
D、气体的压强是由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频繁碰撞引起,与分子数密度和平均动能有关,故D错误;
E、小昆虫可以停在水面上,由于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的缘故,故E正确;
故选:ABCE.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对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四种状态变化中,哪些是可能实现的(?)
A.增大压强时,温度降低,体积增大
B.升高温度时,压强增大,体积减小
C.降低温度时,压强增大,体积不变
D.降低温度时,压强减小,体积增大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温度降低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使压强有减小的趋势;体积增大时,也有使压强减小的趋势.故A的过程是不可能的.升高温度和减小体积,都会使压强增大.故B的过程是可能的(也可由
=恒量来判断).对CD由同样的方法来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8-3-4所示,A、B两点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两个状态,当气体自状态A变化到状态B时 (?)
A.体积一直变大?B.有可能经过体积减小的过程
C.外界必然对气体做正功?D.气体必然对外界做正功

图8-3-4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在P-T图象,某点和原点的连线斜率越小,其表示的状态体积越大,则有VB>VA.气体对外界做正功,故C错误,D正确,虽然最终体积变大了,但是实际在变化过程中体积可以有减小的时候,所以B正确,A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It i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 路长有弯,事长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