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沿不同的路径到达B地,甲比乙先到达,则
A.甲的平均速度一定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B.甲的平均速率一定比乙的平均速率大
C.甲、乙的位移不一定相等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为了使高速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白底、红圈、黑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110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汕头还有145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A.110?km/h是平均速度,145?km是位移
B.110?km/h是平均速度,145?km是路程
C.110?km/h是瞬时速度,145km是位移
D.110?km/h是瞬时速度,145km是路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限速的速度是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不能超过该速度.位移表示初末位置的距离,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
解答:平均速度表示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到汕头还有145km,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以及知道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同时注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连续通过A、B、C三点,AB=BC,且已知质点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6m/s,则质点在B点时的速度为
A.4m/s
B.4.5m/s
C.5m/s
D.5.5m/s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由于AB=BC,B为AC的中间位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vB=
,在根据平均速度的关系式
=
可以求得B点的速度的大小.
解答:设质点在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vB,vC,
根据AB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可以得到
(vA+vB)=3,
根据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6m/s,可以得到
(vB+vC)=6,
又由于B为AC的中间位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
vB=
,
联立以上三式可以求得 vB=5m/s,所以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是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考查,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住,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物体的主要运动形式,也是考查的重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做自由落体的物体,下落一半的高度时速度为大小v,则物体下落后一半高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
B.
C.
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此题需明确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可利用运动学公式求解
解答:设总高度为h,加速度为g
则下落
时,可列 v2=2g
①
下落h时,可列 vt2=2gh ②
由①、②解得? vt=
v
? 所以,物体下落后一半高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察了运动学公式的应用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了时间t.在时间t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B.物体的初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C.物体的末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D.物体的平均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Every dog has his day. 瓦块也有翻身日,人人都有运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