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S1、S2是两个相干光源,发出的光波长皆为4000λ,P点到S1、S2的路程差为1.8×10-6m,若S1、S2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则P点将是________点.(1λ=10-10m)
参考答案:
P点将是暗点
本题解析:
此题考查出现亮条纹(或暗条纹)的条件.由于△
=4.5
=(2×4+1)
,满足出现暗条纹的条件,所以P点将是暗点.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对两列光波在空中叠加,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同的色光有可能产生干涉现象
B.不同的色光不可能产生干涉现象
C.光的强度不同有可能产生干涉现象
D.光的强度不同不可能产生干涉现象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两列光波叠加是否发生干涉现象关键是看两列光是否是相干光,与光的频率、相位、振动方向有关,不同的色光频率一定不相同,所以不可能产生干涉现象,B项正确,光的强度不同则有可能满足相干,光当然能产生干涉现象,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物理学家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这个实验结果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曝光时间不长时,光的能量小,底片上的条纹看不清楚,故出现不规则的点子
B.单个光子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
C.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比较多的地方
D.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表现出波动性
参考答案:A、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单个光子表现为粒子性,而大量光子表现为波动性,故曝光时间不太长时,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说明了单个光子表现为粒子性,故A错误;
B、光子的粒子性并非宏观实物粒子的粒子性,故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无法预测,故B正确;
C、光子到达的多的区域表现为亮条纹,而光子到达的少的区域表现为暗条纹,故C正确;
D、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说明了大量光子表现为波动性,故D正确.
故选B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图(a)是点燃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图(b)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将金属丝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当金属丝圈旋转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
B.当金属丝圈旋转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90°
C.当金属丝圈旋转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
D.干涉条纹保持原来状态不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如图是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设备示意图。

(1)以下哪些操作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____(填字母)
A.增大③和④之间的距离
B.增大④和⑤之间的距离
C.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
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