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在利用重锤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A.重物下落的实际距离大于测量值
B.重物下落的实际距离小于测量值
C.重物的实际末速度v大于gt
D.重物的实际末速度v小于gt
(2)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得到A.B、C三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它们的前两个点间的距离分别是1.0mm、1.9mm、4.0mm。那么一定存在操作误差的同学是________________
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条纸带,各点距A点的距离分别为d1,d2,d3,……,如图所示,各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要用它来验证B和G两点处机械能是否相同,可量得BG间的距离h=________,B点的速度表达式为vB___________,G点的速度表达式为vG_____________。
(4)若B点和G点的速度vB、vG和B、G间的距离h均为已知量,则当______? _=____________时,
机械能守恒。
参考答案:(1)? D?
(2)?丙?
先释放了重物,后接通电源?
(3)h=d6-d1,
本题解析:(1)在重锤下落过程中要受到空气阻力和其他阻力作用,所以加速度偏小,重力势能减小量转化为动能增加量与克服阻力做功(2)由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偏小,高度要小于2cm,所以错误的一定是丙(3))h=d6-d1,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各组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
A.m、N、m/s
B.m、kg、s
C.kg、J、N
D.W、m/s2、s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照强度、物质的量.它们的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而根据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推到出来的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他们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分别为米、千克、秒、开尔文、安培、坎德拉、摩尔.
解答:A、N、m/s是导出单位,不是基本单位,所以A错误;
B、m、kg、s分别是长度、质量、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基本单位,所以B正确;
C、J、N是导出单位,不是基本单位,所以C错误;
D、W、m/s2是导出单位,不是基本单位,所以D错误;
故选B.
点评: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这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是谁,它们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分别是什么,这都是需要学生自己记住的基本的知识,本题较简单.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10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下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标出,设A点为计时起点。(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⑴由图判断,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可认为小车做?运动;
⑵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s;
⑶BE间的速度vBE=?m/s;
⑷C点的瞬时速度vC=?m/s;
⑸小车的加速度a=?m/s2。
参考答案:⑴匀加速直线;⑵0.10;⑶3.3;⑷2.6;⑸13。
本题解析:⑴根据纸带中数据可知:x1=AB=7.50cm,x2=BC=27.60-7.50cm=20.10cm,x3=CD=60.30-27.60cm=32.70cm,x4=DE=105.60-60.30cm=45.30cm,Δx=x2-x1=x3-x2=x4-x3=12.60cm,因此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⑵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0.02s,由于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标出,因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Δt=0.02s×5=0.10s;
⑶BE间的速度是指物体通过BE段的平均速度,因此有:vBE=
=
×10-2m/s=3.27m/s=3.3m/s
⑷从纸带中可以发现,C点为BD段的中点时刻点,因此有:vC=
=
×10-2m/s=2.64m/s=2.6m/s
根据逐差法,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
×10-2m/s2=12.6m/s2=13m/s2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为了探究弹簧弹力F和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某同学选了A、B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实验要求做,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__N/m。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___________(填A或B)。

参考答案:弹力过大超过弹簧弹性限度,100,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

I. 第一组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按照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则
(1)对于自由下落的重物,下述选择的条件哪种更为有利?(?)
A. 只要足够重就可以。
B. 只要体积足够小就可以。
C. 既要足够重,又要体积非常小。
D. 因为不需要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所以对重物可任意选择。
(2)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把第一个点记作O,在纸带上另取连续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cm、77.76cm、85.73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J。(取3位有效数字)

II. 第二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钩码和滑块所组成的系统从由静止释放到通过光电门这一过程机械能守恒。实验开始时,气轨已经调成水平状态。

(1)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d,实验时将滑块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则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
(2)在本次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文字说明并用相应的字母表示):钩码的质量m、?和?。
3)本实验通过比较?和?(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从而验证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参考答案:Ⅰ. (1)C?(2)7.62? 7.56
Ⅱ. (1)d/t?(2)滑块的质量M?释放时挡光片到光电门的距离L
(3)
? mgL
本题解析:Ⅰ. (1)小球的质量越大,体积越小所受空气阻力越小,C对;(2)重力势能减小量mgh,C点速度可根据BD平均速度去求Ⅱ. (1)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可看作匀速,速度为d/t (2)根据机械能守恒关系式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为滑块的质量M?释放时挡光片到光电门的距离L(3)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