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如图所示的是由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从0点开始,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 cm,s2="1.90" cm,s3="2.38" cm,s4="2.88" cm,s5="3.39" cm,s6="3.87" cm.则打第四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 m/s2.
参考答案:0.31? 4.96×10-2
本题解析:打第四个计数点时的瞬时速度等于第三和第五个计数点之间的平均速度,即
v4=
?m/s="0.31" m/s
小车的加速度a=
=4.96×10-2 m/s2.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关于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
B.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C.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D.有摩擦力不一定有弹力
参考答案:A、B物体间有弹力,还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才有摩擦力.则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故A错误,B正确.
?C、D有摩擦力,物体间必定存在相互挤压,一定有弹力.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的关系实验.如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实验中,小车运动加速度a可用纸带上点求得,小车的合外力F可以用砂和砂桶总重量代替。若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保持砂和砂桶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沙桶和沙子质量m数据如下表:(重力加速度g=10m/s2)


(1)根据上表数据,为直观反映小车加速度a与小车合外力F的关系,请按照图(b)方格坐标纸中所选择的单位,描点作图。
(2)写出一条上面对提高本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如下图所示

(2)实验前要先平衡摩擦力 或砂桶和砂子的质量要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本题解析:(1)先求得合外力
,做直线图,直线形象、直观,便于说明规律,作图时注意,偏离比较远的点可以舍去。
(2)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的系统误差,要注意两点:①要平衡摩擦力;②要使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已知电动玩具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过程所受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接通电源后小车的电动机以额定功率运转。为测定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首先用弹簧秤以1.5N的水平恒力,拉动小车沿水平面运动,小车尾部夹有纸带,运动过程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部分纸带如右上图所示;然后换掉纸带,接通小车的电动机,电动机以额定功率工作,让小车仍在该水平面上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部分纸带如右下图所示。(两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还有打点计时器打下的4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Hz。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标在图上,单位mm。)由以上两步操作可知:小车所受阻力大小与速度大小的比例系数为? __ ;小车上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
参考答案:5N?s/m???0.45W。
本题解析:
分析:(1)根据上面一条纸带可以求出小车在弹簧秤作用下做匀速运动的速度,且此时f=F弹,再根据f=kv即可求出小车所受阻力大小与速度大小的比例系数;
(2)根据下面一条纸带可以求出小车在额定功率下做匀速运动的速度,此时牵引力F=f,根据P=Fv即可求得额定功率.
解:由上面一条纸带可知,小车做匀速运动时,0.1s时间内的位移为0.04m,则v1=
=
m/s=0.4m/s
小车做匀速运动,受力平衡,所以f=F弹=2N
又因为玩具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过程所受阻力与速度成正比,即f=kv1
k=
=
=5Ns/m
由下面一条纸带可知,小车做匀速运动时,0.1s时间内的位移为0.03m,则v2=
=
m/s=0.3m/s
此时做匀速运动,受力平衡,所以牵引力F=f,则
P=Fv=kv22=5×0.3×0.3W=0.45W
故答案为:5Ns/m;0.45W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所示,在超市内倾角为θ的电梯斜面上有一车西瓜随电梯匀速向上运动,在箱子的中央有一只质量为m的西瓜,则在该西瓜随箱一起匀速前进的过程中,周围其它西瓜对它的作用力的方向为
A.沿斜面向上
B.沿斜面向下
C.竖直向上
D.垂直斜面向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这看似是受力分析,我们不可能把它收到的周围的每个西瓜的作用力都分析出来,这个思路是错误的.实际本题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解答:
由西瓜的运动状态--匀速运动,可知受合外力为零,受到的力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重力,二是周围西瓜对它的作用力.由二力平衡可以知道周围西瓜对它的作用力应与重力等大反向,即方向竖直向上,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在分析问题时,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从而被引入误区.或者说在一个思路不通时,及时调整思路来解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