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在to时刻撤去F,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关于F的大小及其做的功W的大小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F=μmg
B.F=2μmg
C.W=μmgvoto
D.W=
μmgvoto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在加速运动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在撤去拉力只剩摩擦力后
,由以上两个式子联立可知拉力F=3μmg,AB错;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由此可知拉力施加作用的过程中位移为
,所以拉力做功W=
μmgvoto,D对;
点评:明确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的受力情况,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图线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灵活应用动能定理选择合适的研究过程,本题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2~4s内图线为对称弧线,若4s末质点回到了出发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2s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
B.2~4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8m
C.3s末质点的加速度等于零
D.3s末质点的速度为8m/s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2s内质点的加速度a=
=8m/s2,所以1~2s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故A正确;4s末质点回到了出发点,所以2~4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等于1-2s的位移大小,所以x=2×8/2m=8m,故B正确;3s末的斜率为零,所以此时加速度为零,故C正确;由图可知,3s末质点的速度是负值,所以D错,这题是选错的,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时由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阶段乙跑在甲的前面,20秒后乙落在甲的后面
B.20秒末乙追上甲,且甲、乙速度相等
C.40秒末乙追上甲
D.在追上前的20秒末两物体相距最远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乙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甲作匀速直线运动,开始阶段甲跑在乙的前面,40s后甲落在乙的后面,A错。20s末甲在乙前面,且甲、乙速率相等,B错。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故40s末乙追上甲,C对,当速度相等时两物体相距最远,由此可知D对;故选C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处理运动图像问题时,要明确图像的斜率、面积、交点和截距的物理意义,在追击问题中,速度相同是相距最远或最近的临界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向某方向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

A.在0~t1时间内A运动比B快
B.在0~t1时间内A的速度变化比B快
C.在t2时刻B追上A
D.在0~t2时间内,A的位移比B大,且在t2时刻A、B间距离最大
参考答案:ABD
本题解析:分析:由图象即可得出两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可比较两物体的速度大小时关系;根据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知两物体间的距离变化.
解答:解:A、由图可知,0~t2时刻,A的速度都大于B的速度,故在0~t1时间内A运动比B快,故A正确;
B、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故在0~t1时间内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故A的速度变化比B快,故B正确;
C、t2之前,A的速度一直大于B的速度,故t2时刻两者相距最远,故C错误;
D、由C的分析可知,在0~t2时间内,A的位移比B大,且在t2时刻A、B间距离最大,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本题应用图象处理追及相遇问题,只要由图象分别找出两者的运动特征,即可确定二者之间的速度、位移等的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5、计算题 (14分)一质量m=0.5kg的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一倾角为30?足够长的斜面,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测出了滑块冲上斜面过程中多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如图为通过计算机绘制出的滑块上滑过程中的v-t图。最大静摩擦力可视为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求:

(1)滑块冲上斜面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判断滑块最后能否返回斜面底端?若能返回,求出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若不能返回,求出滑块停在什么位置。
参考答案:(1)a=12m/s2(4分);(2) μ=
?(5分);(3)x=1.5m(5分)
本题解析:(1)根据v-t图像的斜率描述加速度,可求滑块的加速度
,故加速度大小为12m/s2;(2)在物体冲上斜面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代入数据可求动摩擦因数
(3)由题意知,μ>tan30°,故滑块速度减小到零时,重力的分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不能再下滑;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滑块运动的位移
,即滑块停在距底端1.5m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