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所示,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另一端连着物块,
为弹簧原长(图中O点位置)。开始时用外力把物块拉至P点不动,松开后,物块在粗糙地面上向左运动,无往返,运动至Q点停下。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块运动至O点时有最大速度
B.P与O点距离等于Q与O点距离
C.物块到达Q点前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物块速度最大位置在P与O之间的某点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开始时用外力把物块拉至P点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弹力向左,松开后,物块能在粗糙地面上向左运动,说明弹力大于摩擦力,向左加速,
,向左运动过程形变量变小弹力变小加速度变小,当
时,加速度
此时速度最大但是此时
即不在O点答案A错。弹力向左且
时速度最大此时弹簧处于拉伸,所以.物块速度最大位置在P与O之间的某点答案D对。达到最大速度之后,弹力小于摩擦力,开始减速,
随着伸长量减小,加速度增大,过O点后,弹力向右,速度向左,此时
,随压缩量增大加速度增大,继续减速。所以整个过程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答案C对。根据加速度的对称性,在O点右侧已经到达最大速度,PQ应该关于最大爱的速度出对称分布,答案B错。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9分)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
,
和
,回答下列问题:

①改变钩码个数,实验不能完成的是(? )
A.钩码的个数
,
B.钩码的个数
,
C.钩码的个数
D.钩码的个数
,

②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正确并且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③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参考答案:① B (3分)?② A (3分)?③ C (3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①两头挂有钩码的细绳跨过两光滑的固定滑轮,另挂有钩码的细绳系于O点(如图所示).由于钩码均相同,则钩码个数就代表力的大小,所以O点受三个力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三角形的三个边表示三个力的大小;3、3、4可以构成三角形,则结点能处于平衡,故A正确。2、2、4不可以构成三角形,则结点不能处于平衡,故B错误。4、4、4可以构成三角形,则结点能处于平衡,故C正确。3、4、5可以构成三角形,则结点能处于平衡.故D正确.本题选不能完成的故选B.
②为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必须作受力图,所以先明确受力点,即标记结点O的位置,其次要作出力的方向并读出力的大小,最后作出力的图示,因此要做好记录,是从力的三要素角度出发,要记录砝码的个数和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③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需要保证两次作用效果相同,即等效替代的方法,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200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在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中,胡锦涛主席乘国产红旗牌检阅车,穿过天安门城楼,经过金水桥,驶上长安街,检阅了44个精神抖擞、装备精良的地面方队。若胡锦涛主席乘国产红旗牌检阅车是后轮驱动,前轮导向,由此可知
A.检阅车后轮所受摩擦力朝后,前轮所受摩擦力朝前
B.检阅车后轮所受摩擦力朝前,前轮所受摩擦力朝后
C.检阅车对地面的压力是由于地面发生形变产生的
D.检阅车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车轮发生形变产生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B:后轮主动向前转,相对于地面向后运动,受到向前的摩擦力;车向前运动时,前轮相对于地面向前运动,所以受到地面向后的摩擦力,
此题考查了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摩擦力的性质是阻碍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所以研究摩擦力的方向时一定要取与研究对象接触的那个物体为参照物,并判断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若有,则被研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一定与此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D: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这就是弹力.是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对受力物体的力.
车对地面产生的压力,施力物体是车,故是轮胎发生弹性形变对地面的力,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施力物体是地面,故是地面发生弹性形变对汽车的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下图是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某物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取O点为t=0时刻记时点,各连续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1)图中a、c、e三点的计数是
xa=?、xc=?、xe=?。
(2)说明该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受合外力方向的关系。
(3)用a、c、e三点的数据,计算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1)1.50cm(1分)? 3.90cm(1分)? 5.50cm(1分)
(2)物块受合外力方向与运动速度方向相反(3分)(或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s1=xc-xa=3.90cm-1.50cm=2.40cm
s2=xe-xc=5.50cm-3.90cm=1.60cm
s=s2-s1="1.60cm-2.40cm=-0.80cm?" (2分)
a=
? (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7分)(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采用图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

比较这两种方案,________(选填:“甲”或“乙”)方案好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拉橡皮筋的细绳应稍长一些
B.在"探究弹簧弹力与其伸长量"关系的实验中,作出弹力和弹簧长度的图象也能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C.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求出打点纸带的平均速度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活动中:
①某同学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所示。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请你指 出该装置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

②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下图是他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由图中的数据可算得小车的加速度a为?m/s2.(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 甲 机械能守恒条件是只有重力做功,甲方案摩擦阻力较乙方案小;(2)AB ; (3) ①.打点计时器不应使用干电池,应使用交流电源;实验中没有平衡小车的摩擦力;小车初始位置离打点计时器太远?(只要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②0.19~0.20内均正确
本题解析:(1)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首先明确实验原理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要从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和便于操作的角度进行选择.机械能守恒的前提是只有重力做功,实际操作的方案中应该使摩擦力越小越好.故甲方案好一些,因为这个方案摩擦阻力较小,误差小,操作方便,实验器材少.
(2)为了能准确的画出拉力的方向,拉橡皮筋的细线应稍长一点,便于找出两个距离较远的点确定方向,故A正确;由
可知,F与x成正比,故作出图象后,图象的斜率为劲度系数,故B正确;在探究功和速度变化关系时,由
求出速度,不需求出平均速度,故C错误.
(3)①由图可知,打点计时器不应使用干电池,应使用交流电源;实验中没有平衡小车的摩擦力;小车初始位置离打点计时器太远,无法得出足够多的点进行分析.
②采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本题难度:一般
Give us the tools, and we will finish the job. 给我们适当的工具,我们就能完成任何工作./ 干什么活使什么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