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在用自由落体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纸带上打出的点如图所示.若重物的质量为mkg,图中点P为打点计时器打的第一个点,则从起点P到打下点B的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________J,重物动能的增加量△Ek=_________ J,产生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 02 s)(g=9.8m/s2)

参考答案:0. 49m;0.48m;阻力做负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某同学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实验器材及打出的纸带如图10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0.02s,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m/s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kg.把纸带中第一个点记作O,另选4个点A、B、C、D为计数点,各计数点间均有一个点没有画出.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的距离分别为13.40cm、19.50cm、28.95cm、38.15cm.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根据以上数据计算:
(1)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
(2)重物的动能增加量;
(3)由计算结果得到什么结论?并分析产生误差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各项计算结果均取3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由O点到C点的距离为0.2895m,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
△EP=mghOC=2.84J
答: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为:2.84J.
(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因此有:
vC=sBD2T=2.331m/s
由O点到C点重物的动能增加:
△Ek=12mv2C=2.72J
答:重物的动能增加量为:2.72J.
(3)在误差范围内,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很多,如:①重物下落受到阻力作用,必须克服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做功;
②长度测量不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如图甲所示是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物、天平.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此实验,除以上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
A.毫米刻度尺
B.秒表
C.0~12V的直流电源
D.0~12V的交流电源
(2)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实验选用的重物质量m=1kg,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下的连续计时点A、B、C到打下第一点O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则从打下O点至B点的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Ek=______J.(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3)通过计算发现,△Ep______△Ek(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这是因为______.
参考答案:(1)通过打点计时器计算时间,故不需要秒表,打点计时器应该与交流电源连接,需要刻度尺测量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故BC错误,AD正确.
故选:AD.
(2)重力势能减小量△Ep=mgh=1×9.8×0.26m J=2.55J.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B=xACtAC=0.3066-0.21722×0.02m/s=2.235m/s
EkB=12mvB2=12×1×2.2352J=2.50J
(3)通过计算可知动能的增加量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其原因是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做功,导致重力势能没有完全转化为动能.
故答案为:(1)AD;(2)2.55;2.50;(3)大于;重物下落过程中受到摩擦阻力作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1)图中可动的游标尺上总共是20个小格,则此游标卡尺的精度为______mm,游标尺上每一小格的长度是______mm,读数为______cm.
(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自由落体中的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题图所示.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g1=
,g2=…,g5=取平均值g=8.667m/s2;
方法B:由g1=,g2=,g3=取平均值g=8.673m/s2.
①从实验装置看,该同学所用的是电压为220V的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操作步骤中释放纸带和接通电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______.
②从数据处理的A、B两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_____;方法B中有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系统或偶然)误差.
③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试举出两条).
参考答案:(1)游标尺上总共是20个小格长19mm,每一格0.95mm,与主尺上的一格相差0.05mm,所以精确度为0.05mm.主尺读数为42mm,游标读数为0.05×9mm=0.45mm,所以最终读数为42.45mm=4.245cm.
故答案为:(1)0.05;?0.95;?4.245
(2)①打点计时器是使用交流电源的仪器,操作步骤中应是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②方法A中,求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正好S2、S3、S4、S5相约掉,因此S1、S6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而方法B中,求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是后三段减前三段,故S1、S2、S3、S4、S5、S6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B方案较合理,因为长度越长测量越接近准确值,而B方案中是用后三段减去前三段的.
③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是重物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长度测量产生误差
故答案为:①交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②S1、S6;?S1、S2、S3、S4、S5、S6;B更合理;偶然.
③重物下落过程中受到阻力;?S1、S2、S3、S4、S5、S6长度测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一次实验中,质量m=1kg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五系列的点,如上图所示(相邻记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g取9.8m/s2,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1)纸带的______(用字母表示)端与重物相连;
(2)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______m/s;
(3)从起点P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量△EP=______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增加量△Ek=______J;
(4)以h为横轴,v2/2为纵轴画v2/2-h图象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其斜率为______.
(5)一般计算中△Ek小于△EP,原因是重物在下降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和______.

参考答案:(1)物体做加速运动,因此点距越来越大,故纸带的P端与重物相连.
故答案为:P.
(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来求B的速度大小:
vB=xAC2T=0.98m/s
故答案为:0.98.
(3)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量是:△EP=mghOB=0.49J;
因此动能的增量为:△EK=12mv2B=0.48J
故答案为:0.49,0.48.
(4)根据mgh=12mv2得:
v22=gh,因此在v22与h的图线为过原点的直线,斜率表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由于物体下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阻力作用,因此动能的增加量小于势能的减小量.
故答案为:重力加速度,纸带跟限位孔间的摩擦阻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Never fear a hard-beaked bird,but beware of a heart-eating worm. 不怕硬嘴鸟,最怕蛀心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