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电脑中用的光盘驱动器,采用恒定角速度驱动光盘,光盘上凸凹不平的小坑是存贮的数据,请问激光头在何处时,电脑读取数据速率比较大
[? ]
A.内圈?
B.外圈?
C.中间位置?
D.与位置无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变电流。如图,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求:


(1)打点计时器在打B、C、D、E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表:

则vD=__________________m/s。
(2)根据(1)中得到的数据,试在图中所给的坐标系中,画出v-t图象,并从中可得出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__ m/s2。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0.21
(2)
;0.40~0.43
(3)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如图所示,小物体随水平圆盘绕竖直转轴一起匀速转动,并保持相对静止,小物体除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外,还受到

[? ]
A.离心力
B.向心力
C.摩擦力
D.不受其它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简答题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下面的表格中的数据分别是两组同学在物体作直线运动过程中测得的位移s和时间t的数据记录.
物体运动的起止点 | 所测的 物理量 | 测量次数 1 2 3 4 5
|
A→B 时间t(s) 0.55 1.09 1.67 2.23 2.74 位移s(m) 0.25 0.51 0.75 1.00 1.26
|
C→D 时间t(s) 0.89 1.24 1.52 1.76 1.97 位移s(m) 0.25 0.50 0.75 1.00 1.25
|
(1)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描点处理,简要写出你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过程.

简要分析:
(2)A→B过程中s随t变化规律的数学表达式:______C→D过程中s随t变化规律的数学表达式:______.
参考答案:(1)处理数据的过程: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分别画出A→B的s-t图甲和C→D的s-t图乙

从甲图中可见: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从A到B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从图线的斜率可求得v=△s△t=0.45m/s
所以s=0.45t
从乙图中无法直接判断s、t之间的关系,但是该图线接近于二次函数的图象.为了验证这个猜想,通过转换变量来进行,即作s-t2,为此求得表格如下:
C→D时间t(s)0.891.241.521.761.97新变量t2(s2)0.791.542.313.103.88位移s(m)0.250.500.751.001.25依据上表中的t2、s数据可作图如丙.从图象中看出t2、s呈线性变化关系,由图中斜率求得,即a=2△s(△t)2=0.65m/s2
故s=0.325t2
故答案为:(1)图略?
?A→B从图中可见: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从A到B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从图线的斜率可求得s=0.45t
C→D从图中无法直接判断s、t之间的关系,但是该图线接近于二次函数的图象.为了验证这个猜想,通过转换变量来进行,即作s-t2,依据上表中的t2、s数据可作图.从图象中看出t2、s呈线性变化关系,由图中斜率求得s=0.325t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图是一种过山车的简易模型,它由水平轨道和在竖直平面内的二个圆形轨道组成,B、C分别是二个圆形轨道的最低点,BC?间距L=12.5m,第一圆形轨道半径R1=1.4m.一个质量为m=1.0kg的小球(视为质点),从轨道的左侧A点以V0=12.0m/s的初速度沿轨道向右运动.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圆形轨道是光滑的.假设水平轨道足够长,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试求

(1)如果小球恰能通过第一圆形轨道,AB间距L1应是多少;
(2)在满足(1)的条件下,如果要使小球不能脱离轨道,在第二个圆形轨道的设计中,半径R2的可变范围;
(3)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点A的距离.
参考答案:(1)设小球经过第一个圆轨道的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1=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divine. 有过失是人之常情。能原宥别人,才是超越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