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两车运动的v-t图像如图1-9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在第2 s末速度相等
B.甲、乙两车在第4 s末相遇
C.在甲、乙两车相遇前,第2 s末两车相距最远
D.甲车沿着正方向运动,乙车沿着负方向运动
参考答案:ABC
本题解析::选ABC.v-t图像的交点表示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A正确.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据此可以求出甲、乙两车在4秒内的位移相同,即两车在4 s末相遇,B正确.开始运动后,乙车在前减速,甲车在后加速,2 s之前甲车速度小于乙车,两车距离逐渐变大,2 s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两车距离逐渐变小,故2 s末两车距离最大,C正确.甲、乙两车都向正方向运动,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停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表给出了司机小张驾驶同一吉利牌轿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的部分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完成表格.
| 速度(km/h) | 思考距离(m) | 制动距离(m) | 停车距离(m) 45 9 14 23 75 15 38 ______ 90 ______ ______ 73 105 21 75 96
参考答案:停车距离为思考距离与制动距离之和,s=15+38m=53m 从表中数据可知,在思考距离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由x=vt可得,当速度为90km/h时,思考距离为45km/h的2倍,故应为9×2=18m,制动距离为73-18=55m 故答案为:53;18;5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0.5t+t2(m),则当物体的速度为3m/s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为( ) A.1.25s B.2.5s C.3s D.6s
参考答案:根据x=v0t+12at2=0.5t+t2知,初速度v0=0.5m/s,加速度a=2m/s2.根据速度时间公式v=v0+at得,t=v-v0a=3-0.52s=1.25s.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36千米/小时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米/秒2的加速度。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 (? )? A.12m B.12.5m C.90m D.126m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点: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先求出汽车刹车到停止的时间,因为汽车刹车停止后不再运动.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 at2求出汽车走过的路程. 解答:解:36千米/小时=10m/s,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t0= s=2.5s<3s.所以3s内的位移等于2.5s内的位移. 所以刹车后3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x=v0t0+ at02=10×2.5- ×4×2.52=12.5m.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汽车刹车停止后不再运动,以及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 x=v0t+ at2.本题求位移时也可以通过平均速度公式求解,x= t0.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已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x=-24t+1.5t2(m),根据这一关系式可知,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A.1.5s B.8s C.16s D.24s
参考答案:根据x=-24t+1.5t2=v0t+12at2,得v0=-24m/s,a=3m/s2.根据v=v0+at,则速度为0所经历的时间t=0-v0a=0-(-24)3s=8s.故B正确,A、C、D错误. 故B正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You only live once. But if you work it right, once is enough. 你只活一次,如果活得好,一次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