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10分)如图所示,质量m=40 kg的木块静止于水平面上,现用恒力F大小为200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q=37°斜向上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s末撤去拉力木块恰好滑行的距离s
=5.2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37°=0.6,cos37°=0.8.)求:

(1) 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 撤去拉力后,木块继续滑行的距离.
参考答案:(1)0.2?(2)6.76 m
本题解析:设木块加速的加速度为
?
(1)
?(1分)
?(1分)?
?(1分)
解得
?(3分)
(2)2s末木块的速度:
?(1分)
匀减速阶段
?(1分)
木块继续滑行的距离
?(1分)
解得:s=6.76 m?(1分)
点评:中等难度。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公式就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力.在处理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时,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纽带、桥梁.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光滑水平地面上有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A、B.A、B之间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用水平向右的外力F推A,弹簧稳定后,A、B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以向右为正方向,在弹簧稳定后的某时刻,突然将外力F撤去,撤去外力的瞬间,木块A的加速度是a1=______,木块B的加速度是a2=______.

参考答案:撤去推力F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 对整体:a=Fm1+m2
? 对B:F弹=m2a=m2Fm1+m2
撤去推力F的瞬间,弹簧的弹力没有变化,其弹力大小仍为F弹=Fm1+m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B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a1=F弹m1=m2F(m1+m2)m1=m2m1a
aB=F弹m2=a
故答案为:m2m1a;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计算题 为了庆祝“神九”成功发射,温州中学开展了“自制水火箭”活动。水火箭又称气压式喷水火箭、水推进火箭。将废弃的饮料瓶灌入三分之一的水,利用打气筒充入空气到达一定的压力,“压力空气”把水从火箭尾部的喷嘴向下高速喷出,在反作用下,水火箭快速上升,加速度、惯性滑翔在空中飞行,像导弹一样有一个飞行轨迹,最后达到一定高度,在空中打开降落伞徐徐降落的火箭模型。为达到更好效果,学生先研究了水火箭竖直向上的运动过程,得到了加速度-时间图 象(如图所示)。已知,饮料瓶的质量为M,最初瓶中水的质量为m0。随着水的喷出,瓶中水的质量变化规律为m=m0-kt(k为常数)。从开始运动到水完全喷出时,瓶子和瓶中的水始终受到竖直向上的推动力;之后,向上的推动力消失。则:(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1)从开始运动到火箭达到最大速度经历了多少时间?
(2)火箭出发时和速度最大时受到的推动力分别为多少?

参考答案:(1) 
(2)
?
(3)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力与运动的关系,弄清楚火箭的运动情况,先做竖直加速运动然后做竖直上抛运动,由于物体加速阶段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时间不能从运动的角度入手,当瓶中的水完全喷出后,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根据m=m0-kt去求。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如图所示,一个带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甲固定在绝缘平面上的O点;另一个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点电荷乙,从A点以初速度v0沿它们的连线向甲滑行运动,运动到B点静止.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点电荷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间的距离为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O、B间的距离为
B.点电荷乙从A运动到B的运动过程中,中间时刻的速度小于
C.点电荷乙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
D.在点电荷甲产生的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因为在B点静止,所以
,即
,故选项A错误;因为小球从A运动到B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大,所以中间时刻的速度小于
,故选项B正确;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减小的动能转化为电势能和内能,故选项C错误;从A到B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
,解得
,故选项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是空中轨道列车(简称空轨)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无人驾驶空轨行程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在某次研究制动效果的试验中,计算机观测到制动力逐渐增大,下列各图中能反映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在列车运动方向上,只受到制动力作用,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制动力越来越大,所以加速度越来越大,故列车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而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A中加速度恒定,不符合题意;
B中加速度减小,不符合题意;
C中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不符合题意;
D中加速度逐渐增大,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做本题的关键是理解v-t图像中斜率代表的物理含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