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A、B两船质量均为M,都静止在平静的水面上,现A船中质量为
的人,以对地的水平速度v从A船跳到B船,再从B船跳到A船,…经n次跳跃后(水的阻力不计)( )
A.A、B两船(包括人)的动量大小之比总是1:1
B.A、B两船(包括人)的速度大小之比总是1:1
C.若n为奇数,A、B两船(包括人)的速度大小之比为3:2
D.若n为偶数,A、B两船(包括人)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3
参考答案:人在跳跃过程中总动量守恒,所以A、B两船(包括人)的动量大小之比总是1:1,故A正确,B错误;
若n为奇数,人在B船上,则0=MvA+(M+M2)vB
解得:vAvB=32
故C正确;
若n为偶数,则?0=MvB+(M+M2)vA
解得:vAvB=23
故D正确.
故选A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图所示,在原来静止的升降机里的水平地板上放一物体A,A被一伸长的弹簧拉住而静止,现突然发现物体A被弹簧拉动,由此可以判断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

A.匀速上升
B.加速上升
C.减速上升
D.加速下降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静止的物体合力为零,所以小物块开始时受到重力等于支持力作用,拉力和静摩擦力相等,此时弹簧拉力可定小于最大静摩擦,当物块被拉动时,弹簧弹力不变,肯定是最大静摩擦变小了,又因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正压力越大,最大静摩擦力越大;根据题意判断出正压力变小了,重力大于压力合力向下,加速度向下,升降机可能减速上升也可能加速下降,所以CD正确。
思路分析:物体A被拉动瞬间一定是摩擦力减小,进而判断一定是A对地板的压力减小,所以物体A此时处于失重状态.因此可以判断出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减速上升,也可能是加速下降.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超重和失重以及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分析知识点的连接是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
本题难度:困难
3、计算题 (4分)1928年,德国物理学家玻特用α粒子(
)轰击轻金属铍(
)时,发现有一种贯穿能力很强的中性射线.查德威克对该粒子进行研究,进而发现了新的粒子——中子.
(1)请写出α粒子轰击轻金属铍的核反应方程.
(2)若中子以速度v0与一质量为mN的静止氮核发生碰撞,测得中子反向弹回的速率为v1,氮核碰后的速率为v2,则中子的质量m等于多少?

参考答案:(1)
?(2)
本题解析:(1)根据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该核反应方程为
(2)根据动量守恒可得:
(2分)
解得:
(2分)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如图所示,三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B、C,在水平面上排成一条直线,且彼此间隔一定距离.已知mA=mB=10kg,mC=20kg,C的静止位置左侧水平面光滑,右侧水平面粗糙,A、B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A=μB=0.4,C与粗糙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μC=0.2,A具有20J的初动能向右运动,与静止的B发生碰撞后粘在一起,又与静止的C发生碰撞,最后A、B、C粘成一个整体,g=10m/s2,求:
(1)在第二次碰撞后A、B、C组成的整体的速度大小;
(2)在第二次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3)A、B、C组成的整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能滑行的最大距离.
参考答案:(1)A的初动能12mAv20=20J,故v0=2.0m/s;
A、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Av0=(mA+mB)v1
解得v1=1.0m/s?
A、B、C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设碰后的速度大小为v2,根据动能守恒定律,有:
(mA+mB)v1=(mA+mB+mC)v2?
解得v2=0.5m/s?
(2)在第二次碰撞中损失的机械能
△E=12(mA+mB)v21-12(mA+mB+mC)v22=5.0J?
(3)A、B、C整体在粗糙水平面上所受的摩擦力
F=FA+FB+FC=μAmAg+μBmBg+μCmCg=120N?
根据动能定理:-Fs=0-12(mA+mB+mC)v22
可得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
S=(mA+mB+mC)v222F=124m=4.2×10-2m
答:(1)在第二次碰撞后A、B、C组成的整体的速度大小为0.5m/s;
(2)在第二次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5.0J;
(3)A、B、C组成的整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能滑行的最大距离为4.2×10-2m.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质量为m的钢球自高处落下,以速率v1碰地,竖直向上弹回,碰撞时间极短,离地的速率为v2。在碰撞过程中,地面对钢球冲量的方向和大小为
A.向下,m(v1-v2)
B.向下,m(v1+v2)
C.向上,m(v1-v2)
D.向上,m(v1+v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碰撞时间极短,篮球的重力相对于地面对篮球的冲力可忽略不计.根据动量定理求解在碰撞过程中地面对篮球的冲量的方向和大小.
选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得地面对篮球的冲量
,则地面对篮球的冲量的方向向上,大小为m(v1+v2).
故选D
考点:动量定理.
点评:应用动量定理求解冲量是常用的方法,要注意选取正方向,用带正号的量值表示矢量.如重力不能忽略,还要考虑重力的冲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