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⑴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游标尺上有20个等分刻度,用该卡尺测长度时,可以准确到?mm,如图所示工件的长度为?mm.
?
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按图所示,使每一条纸带下端与x轴重合,左边与y轴平行,将 纸带段粘贴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⑴0.05? 103.30? ⑵10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某同学做“研究平抛物体运动”实验时,改进了实验方法:如图,在实验中用了一块平木板附上复写纸和白纸,竖直立于正对槽口前某处,使小球从斜槽上由静止滑下,小球撞在板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后移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同样高度由静止滑下,小球撞在板上留下痕迹B,将木板再向后移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同样高度由静止滑下,再得到痕迹C.A、B间距离y1,A、C间距离y2.导出测量小球初速度公式v0=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x、y1、y2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在竖直方向上:
水平方向上:
联立方程解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基本规律以及推论的应用,平时要加强练习,提高应用基本规律解决问题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12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2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

图12
(1)由图中刻度尺读出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x=24 cm,由图13中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________ cm.该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将滑块从图12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可以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Δt1,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Δt2,则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1=________,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2=________,则滑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________.(以上表达式均用字母表示)

(2)在本次实验中,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滑块质量总共做了6组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利用表格数据,在图14坐标系中描点作出相应图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
| a(m/s2)
|
250
| 2.02
|
300
| 1.65
|
350
| 1.33
|
400
| 1.25
|
500
| 1.00
|
800
| 0.63
|
?
参考答案:(1) 0.52 ? ?
(2)在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或当合外力一定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近似相等.)
如图所示

本题解析:分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由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滑块的加速度.
(2)作a与
图线,若是一条直线,说明a与m成反比.
解答:解:(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5mm,游标读数为0.1×2mm=0.2mm,所以最终读数为5.2mm=0.52cm.
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1=
,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2=
.根据v22-v12=2ax得,a=
.
(2)作a-
图线,如图,图线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知,在合力一定时,a与m成反比.

故答案为:(1)0.52, ? .(2)如图.在合力一定时,a与m成反比.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以及知道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表示瞬时速度.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为实验装置简图。(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1)图乙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
(2)保持小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及对应的
的数据如下表:
a/(m·s-2)
| 1.90
| 1.72
| 1.49
| 1.25
| 1.00
| 0.75
| 0.50
| 0.30
|
m/kg
| 0.25
| 0.29
| 0.33
| 0.40
| 0.50
| 0.71
| 1.00
| 1.67
|
/kg-1
| 4.00
| 3.45
| 3.03
| 2.50
| 2.00
| 1.41
| 1.00
| 0.60
|
请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中画出a-
的图像,并由图像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的倒数
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

参考答案:(1)a=3.19m/s2;(2)如图,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由于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故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所以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4s,利用逐差法△x=aT2可得:(x3+x4)-(x1+x2)=4aT2。解得a=3.19m/s2。
(2) 根据所给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出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根据图象运用数学知识求出物理量的关系式:a=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OA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30°,A、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和绳断的瞬间所挂物体的加速度为
A.必定为OA,加速度为g
B.必定为OB,加速度为
C.必定为OC,加速度为0
D.必定为OA,加速度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以结点O为研究,分析受力情况,根据三个细绳受到的拉力大小,判断哪根绳最先断.
解答:
以结点O为研究,在绳子均不被拉断时受力图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结合力图可知:
? FOA>FOB,FOA>FOC,
即OA绳受的拉力最大,而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则当物体质量逐渐增加时,OA绳最先被拉断.
绳断后,绳子的张力发生突变,物体只受重力,因此加速度为g,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首先要选择研究对象:结点O;其次关键是作好力图,就能直观比较三个绳子拉力的大小.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