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1)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 个点没有标出.
(2)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隔0.10s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保留3位有效数字)
?
(3)从打下B点到打下E点,这段时间内纸带的平均加速度为?m/s2.
(4) 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参考答案:(10分)
(1)4?
(2)0.400? 0.479? 0.560? 0.640? 0.721?
(3)0.8
(4)略
本题解析:(1)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B=
="0.400" m/s,同理:vC="0.479" m/s,vD="0.560" m/s, vE="0.640" m/s,vF="0.721" m/s,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4-x1=3a1T2?x5-x2=3a2T2?x6-x3=3a3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
(a1+a2+a3)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a=
即:a=0.801m/s2
(4)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要学会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汽车以10m/s做匀速度直线运动,刹车后加速度大小是4m/s2,则刹车后3秒的位移是( )
A.48m
B.12m
C.12.5m
D.0
参考答案:汽车刹车到停止的时间t0=0-v0a=-10-4s=2.5s<3s
所以3s内的位移等于2.5s内的位移.
则x=v0t0+12at02=10×2.5-12×4×2.52m=12.5m.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8秒速度达到16m/s,然后匀速运动了5s,接着经4s匀减速运动到静止,则:
(1)第15秒末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2)质点运动的总位移是多少?
参考答案:匀加速运动过程中有:a1=vt1=2m/s2;
匀加速运动位移为:x1=12a1t21=64m
匀速过程中有:x2=vt2=80m
匀减速运动过程中有:a2=0-vt3=-4m/s2;
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可以反过来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所以有:
v15=a2t=4×2=8m/s
位移为:x2=12a2t23=32m;
总位移为:x总=x1+x2+x3=176m
答:(1)第15秒末的速度大小是8m/s
(2)质点运动的总位移是176m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现实生活中,物体运动的V-t图线可能存在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A、此图表示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后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是可能存在的.故A正确.
B、此图表示交替做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是可能存在的.故B正确.
C、此图表示时光能倒流,是不可能存在的.故C错误.
D、此图表示物体速度周期性变化,是可能存在的.故D正确.
故选:A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两块厚度相同的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一子弹从左边水平射入,在木块中做匀减速运动,穿过第二块木块时速度刚好减为零.若子弹穿过第一块的时间为t1,穿过第二块木块的时间为t2,t1:t2为( )
A.1:2
B.1:
C.(-1):1
D.(+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