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A.如图1弹簧秤甲的示数为______?N,乙的示数为______?N.
B.某同学为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而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他用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实验中改变被拉木块的数量、改变接触面的材料、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及改变木块速度的大小,并将若干次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试根据该同学的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 接触面材料 | 拉动木块数 | 木块放置情况 | 木块运动速度 | 弹簧秤读数(N) 1 木板 1 平放 较小 3.50 2 木板 1 平放 v较大 3.50 3 木板 1 侧放 v较小 3.50 4 木板 2 平放 v较小 7.00 5 化纤地毯 1 平放 v较小 8.00 6 化纤地毯 1 侧放 v较大 8.00 7 化纤地毯 2 平放 v较小 16.00
|
(1)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数有关?有什么关系?
(2)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数是无关的?
C.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瞬时速度如下表:
计数点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cm/s)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
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______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v/△t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3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v/△t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参考答案:A、由图1所示可知,弹簧测力计处于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它一端受到的拉力,弹簧秤甲的示数为200N,弹簧秤乙的示数为200N.
B、(1)由图可知,当接触面材料不变,改变木块个数时(即对接触面的压力),弹簧示数发生变化,由于弹簧示数等于摩擦力大小,因此说明摩擦力与压力有关;
同样是一块木块,不同的接触面时,弹簧示数不同,即说明摩擦力不同,这说明摩擦力与接触面有关,进一步分析弹簧秤的示数可知:f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间的正压力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正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故物体间f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间的正压力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正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由前三次实验可知,接触面材料不变、木块个数不变,接触面积变化、运动速度变化时,由图表中数据可知摩擦力大小不变,由此可知摩擦力大小与木块放置情况(接触面积)、木块速度的大小无关,同理由第5、6次的实验也能得出这个结论.
故有:f?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C、AC、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如果只使用其中两个数据,由于偶然误差的存在可能会造成最后误差较大;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考虑到误差,不可能是所有点都整齐的排成一条直线,连线时,应该尽量使那些不能画在线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线的两侧,这样图线上会舍弃误差较大的点,由图线上任意两点所对应的速度及时间,用公式a=△v△t算出加速度,所以误差小;故A错误,C正确.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当纵坐标取不同的标度时,图象的倾角就会不同,所以量出其倾角,用公式a=tanα算出的数值并不是加速度,故B错误.
D、这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根本就不知道加速度是一个什么函数,如果是一个变化值这种方法完全是错误的,除非你能确定加速度是什么函数,故D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A、200;200;B、(1)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上的正压力成正比,还与接触面材料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大小、物体间相对速度无关;C、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如图所示,一滑板B静止在水平面上,上表面所在平面与固定于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的1/4圆形光滑轨道相切于Q.一物块A从圆形轨道与圆心等高的P点无初速度释放,当物块经过Q点滑上滑板之后即刻受到大小F=2μmg、水平向左的恒力持续作用.已知物块、滑板的质量均为m,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3μ,滑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μ,物块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取g.
(1)求物块滑到Q点的速度大小;
(2)简单分析判断物块在滑板上滑行过程中,滑板是否滑动;
(3)为使物块不从滑板上滑离,滑板至少多长?
参考答案:(1)物块A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mgR=12mv21-0
解得:v1=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为了测量两张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甲所示,在木块A和木板B上贴上待测的纸,将木板B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沙桶通过细线与木块A相连.
(1)调节沙桶中沙的多少,使木块A匀速向左运动.测出沙桶和沙的总质量为m,以及贴纸木块A的质量M,则两纸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
(2)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要保证木块A做匀速运动比较困难,有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木块A的右端接在力传感器上(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接,从计算机上可读出对木块的拉力),使木板B向左运动时,木块A能够保持静止.若木板B向左匀速拉动时,传感器的读数为F1,则两纸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当木板B向左加速运动时,传感器的读数为F2______F1(填“>”、“=”或“<”).
参考答案:(1)木块A匀速向左运动,则木块A所受合力为0,故绳子的拉力等于A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而滑动摩擦力f=μFN=μMg,而由于沙桶和沙匀速运动,故绳子拉力F=mg,
故有mg=μMg,解得μ=mgMg=mM;
(2)当B向左运动时A相对于B向右运动,故A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由于A保持静止,故A所受传感器的拉力等于A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而滑动摩擦力f=μFN=μmg,故有μmg=F1,解得两纸间的动摩擦因数μ=F1Mg
当木板B向左加速运动时,传感器的读数仍然等于A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而滑动摩擦力f=μFN=μmg,故F2=μmg,所以F1=F2.
故本题的答案为:(1)mM;(2)F1Mg,=.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简答题 在倾角α=30°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档板,在档板和斜面之间放有一个重为G=20N的光滑圆球,如图,试求这个球对斜面的压力和对档板的压力.
参考答案:

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这个重力总是欲使球向下运动,但是由于挡板和斜面的支持,球才保持静止状态,因此,球的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如图所示,两个分力:①使球垂直压紧档板的力F1;②使球垂直压紧斜面的力F2,将重力G分解为F1和F2,由几何知识可得
? F1=Gtanα,F2=Gcosα.
F1和F2分别等于球对挡板和斜面的压力.
答:这个球对斜面的压力和对档板的压力分别为Gtanα和Gcosα.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1)某位同学自制了一个螺旋测微计.由于没有车床加工精密螺纹,就找了一段细钢丝(直径为0.8mm),又找了一个细圆柱,在细圆柱上均匀涂上万能胶,然后在细圆柱上紧密绕排细钢丝作为螺栓.在螺栓上再紧密绕排细钢丝和牛皮纸组成一个螺母.再通过其他工作,一个螺旋测微计终于成功了.问该螺旋测微计的固定刻度最小长度为______mm,若可动刻度分成20等份,则刻螺旋测微可准确到______mm.
(2)如果用F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则有F=μFN,式中μ叫做动摩擦因数.为了测量两张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木块A和木板B上贴上待测的纸,B板水平固定,用测力计拉A,使A匀速向左运动,读出并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测出木块A的质量m,则μ=
.
①该同学为什么要把纸贴在木块上而不直接测量两张纸间的滑动摩擦力?
②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要保证木块A做匀速运动比较困难,实验误差较大.你能对这个实验作一改进来解决这一困难从而减小误差吗?请提出你的方案.
参考答案:(1)由于该段细钢丝直径为0.8mm,所以每转一周,固定刻度将前进0.8mm,因此该螺旋测微计的固定刻度最小长度为0.8mm;若可动刻度分成20等份,则每一个小分度的大小:L=0.820=0.04mm,则刻螺旋测微可准确到0.04mm.
(2)①由于两张纸之间的正压力太小,在木块A和木板B上贴上待测的纸,增大木块A和木板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增大正压力,从而增大滑动摩擦力,便于测量.
②只要将测力计的一端与木块A相连接,测力计的另一端与墙壁或竖直挡板之类的固定物相连.用手通过轻绳拉动木板B,读出并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测出木块A的质量m,同样μ=Fmg
故答案为:(1)0.8;0.04?
(2)①可增大正压力,从而增大滑动摩擦力,便于测量?
②参考方案:只要将测力计的一端与木块A相连接,测力计的另一端与墙壁或竖直挡板之类的固定物相连.用手通过轻绳拉动木板B,读出并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测出木块A的质量m,同样有μ=Fmg.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