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如图所示为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装置包括:固定在水平底板上带有刻度的直杆;三个可通过螺丝固定在直杆上的支架A、B、C(这些支架上可以固定相应的器材);小钢珠一个;小型电磁铁一个(用于吸住或释放小钢珠);光电门两个(用于测量小钢珠通过两个光电门之间距离所需的时间,一个光电门触发后开始计时,另一个光电门触发后停止计时).由直杆上的刻度读出C与B两个光电门的间距△h,利用电磁铁将钢珠吸住,并使其由静止释放,记录钢珠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t,计算出两个光电门之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保持A、B间距离不变,调节C的高度并重复上述步,骤测得多组数据△hi、△ti和i.
(1)用图象法求重力加速度g时,取△t为横坐标,______?为纵坐标?
(2)若图象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为______.
参考答案:(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v=vB+g?(12△t),故以.v为从坐标即可;
(2)根据瞬时速度表达式.v=vB+g?(12△t)=vB+g2?△t,故.v-△t图象的斜率k=12g,故g=2k;
故答案为:(1)钢珠在两个光电门之间运动的平均速度;(2)2k.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一物体从180m高处自由下落,那么该物体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最后1s的初速度是多少?在最后1s通过的高度是多少?(取g=10m/s2)
参考答案: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得?
s=12gt2? ①
vt=gt? ?②
由①式得,落到地面的时间为t=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伽利略在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成功地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下面关于理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理想实验是建立在经验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断
B.理想实验完全是逻辑思维的结果,不需要经过客观事实的检验
C.理想实验抓住了客观事实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D.理想实验所提出的设想是不合乎实际的,因此得出的结论是脱离实际的、不可靠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在伽利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先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地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开创了物理实验的先河,使物理学进入到一个伟大的时代.理想实验以实际的实验为依据,抓住了客观事实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解答:A、在伽利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地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他以实际的实验为依据,抓住了客观事实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因此,理想实验是实际实验的延伸,而不是实际的实验,是建立在实际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断,故A错误.
B、理想实验的结果,要经过客观事实的检验,才能证明其是否正确,故B选项错误.
C、理想实验抓住了客观事实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因此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理想实验的物理学史,抓住其正确性,即可得到答案.该题很简单.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物理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下列表达中不属于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是(?)
A.
B.电容
C.电阻
D.磁感应强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
A、感应电动势与
成正比,所以
不属于比值定义法;正确
B、电容C由电容器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所带的电荷量及两板间的电势差无关,所以
属于比值定义法;错误
C、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所以
属于比值定义法;错误
D、磁感应强度与放入磁场中的电流元无关.所以
属于比值定义法;错误
故选A
点评:理解比值定义法的特点: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一个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当其速度达到着地时速度的一半时,下落的高度为
[? ]
A.H/2
B.H/4
C.3H/4
D.H/1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