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
可得
物体通过的第一段位移为
又前3s的位移减去前1s的位移就等于第二段的位移
故物体通过的第二段位移为
又前6s的位移减去前3s的位移就等于第三段的位移
故物体通过的第三段位移为
故
在第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在第二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在第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故
故选B.
点评:本题求解第二段和第三段位移的方法十分重要,要注意学习和积累,并能灵活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倾角为θ=30°的长斜坡上有C、O、B三点,CO =" OB" =S,在C点竖直地固定一长S的直杆AO。A端与C点间和坡底B点间各连有一光滑的钢绳,且各穿有一钢球(视为质点),将两球从A点同时由静止释放,分别沿两钢绳滑到钢绳末端.如图所示,不计一切阻力影响,则小球在钢绳上滑行的时间tAC:tAB为?(?)

A.1:1 ?B.
:1
C.1:
?D.
:1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几何关系可得
、
,由题可得
,
解得
。
故选A
点评:关键是有几何关系确定两钢球的位移、由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加速度,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求出钢球的运动时间。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一物体由A点静止出发,先做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到某一最大速度vm后,立即做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到B点停下,经历总时间为t,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最大速度vm=(a1+a2)t
B.最大速度vm=2v
C.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均等于v
D.a1、a2必须满足
=
参考答案:
A、由速度公式可知:vm=a1t1,或vm=a2t2,又t=t1+t2;可知vm<(a1+a2)t,故A错误.
B、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两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相等,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vm2t1+vm2t2=vt
解得:vm=2v,故B正确.
C、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1=vm2=v,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2=vm2=v,故C正确.
D、匀加速运动的时间和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之和t=vma1+vma2,而vm=2v,代入得t=2va1+2va2整理得:a1a2a1+a2=2vt.故D正确.
故选:B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一个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S=5t+5t2?(采用国际单位制),则( )
A.物体的初速度是5m/s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10m/s2
C.物体的初速度是10m/s
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5m/s2
参考答案:由s=v0t+12at2=5t+5t2得,v0=5m/s,a=10m/s2.故A、B正确,C、D错误.
故选A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计算题 某市规定,汽车在学校门前马路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 km/h一次,一辆汽车在校门前马路上遇紧急情况刹车,由于车轮抱死,滑行时在马路上留下一道笔直的车痕.交警测量了车痕长度为9m,又从监控资料上确定了该车刹车时到停止的时间为1.5 s,立即判断出这辆车违章超速,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解:
方法一:(速度判断法)由于x=9 m,t=1.5 s,据
得平均速度
。
又因为
得初速度v0=2v=2×6m/s =12 m/s =43.2 km/h,
由于车速超过40 km/h,可知此车超速
方法二:(位移判断法)设汽车恰以
的速度行驶,则刹车后1.5 s停下,刹车加速度


以此加速度刹车,刹车位移

因x≈8.33 m<9 m,故汽车超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