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L0=949.9mm;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则摆球直径d=______mm;用秒表测得单摆完成n=5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则秒表的示数t=______s;写出用本题给定物理量符号表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并算出g=______m/s2(取π2=10)

(2)若该同学测得g值偏大,那么可能原因是______(不定项)
A.计算摆长时没有计入摆球的半径
B.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C.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D.试验中误将39次全振动数为40次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几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点连成直线(如图),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用K表示)

参考答案:(1)直径读数:主尺:20mm,游标对其格数:4个格,读数:4×0.05=0.20mm
所以直径为:20+0.20=20.20mm
大表盘读数为:90s
小盘读数为:10.2s
故时间为:90+10.2=100.2s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关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万有引力只发生在天体与天体之间,质量小的物体(如人与人)之间无万有引力
B.强相互作用只发生在10-15m的范围内,原子核内核子间作用就是强相互作用
C.弱相互作用就是非常小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D.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不需要相互接触就能起作用的
参考答案:A、宇宙万物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吸引力,这种引力叫做万有引力,故A错误;
B、原子核内核子间作用就是强相互作用,是一种短距作用,只发生在10-15m的范围内,故B正确;
C、弱相互作用:最早观察到原子核的β衰变是弱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种现象,凡是涉及中微子的反应都是弱相互作用过程.19世纪末,物理学家发现,有的原子核能够自发地放出射线.后来发现,在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还有另外一种基本作用,称为弱相互作用;故C错误;
D、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不需要相互接触就能起作用的,故D正确;
故选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如图所示,一个物体的质量为m自A点从静止开始沿槽滑到B点后,离开支持面飞出。若在A至B的过程中机械能损失为E,物体在B点飞出的水平分速度为V,则物体飞出后到达的最高点与A的高度差为?。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设物体飞出后到达的最高点与A的高度差为
,槽的最低点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面。小球到最高点时,水平速度为V,垂直速度为0,则此时小球的总能量为
,而小球在A点处时,势能为mgH,动能为0,小球的总能量为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即:
,解得: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单摆摆角小于5°,实验中某学生所测g值偏大,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 ]
A.实验室离海平面太高
B.摆球太重
C.测出n次全振动时间为t,误作为(n+1)次全振动时间进行计算
D.以摆线长与摆球直径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有关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B.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C.重心可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变化
D.薄片状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确定
参考答案:B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o think is to see. 思考就是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