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1s内、2s内、3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是:______;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______.
参考答案:根据h=12gt2得:1s内、2s内、3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是1:4:9,
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根据.v=xt可知,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3:5.
故答案为:1:4:9;1:3: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的方法,如等效代替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转换法等.在下列研究中,运用转换法进行研究的是
A.欧姆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B.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C.卡文迪许用扭称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数
D.奥斯特通过放在通电直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得出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的结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物理方法的应用,根据转换法的物理意义可正确解答.
解答:A、欧姆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科学研究的方法属于控制变量法,故A错误
B、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属于理想实验法,故B错误
C、卡文迪许用扭称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数,科学研究的方法属于放大法,故C错误
D、奥斯特通过放在通电直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得出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的结论,科学研究的方法属于转换法,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要注意方法的积累.
本题难度:简单
3、计算题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从离地20米处下落(g取10m/s2),则
(1)小球着地时速度是多大?
(2)小球在最后1秒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参考答案:(1)20m/s? (2)15m/s
本题解析:(1)由
可得:?
?
(2)小球下落的时间为:
?
第一秒的位移为:
?
最后一秒的为一位
?
所以平均速度为:
?
点评: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都可以用。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14分)用细绳将木棒AB的A端吊在天花板上,使木棒在竖直方向上静止不动。在A端正下方有一根半透明的玻璃管CD竖直固定在空中,已知点C端距A端1m,管CD长度为0.8m,把细绳轻轻剪断,测得木棒AB通过玻璃管CD的时间间隔为0. 4s,重力加速度
,求木棒AB的长度。

参考答案:0.8m
本题解析:设木棒AB的长度为
,B端到达C点的时间为
,则:
,?即:
?,?①?3分
,即:
?②?3分
?③?4分
有①②③式解得:
本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已知的是木棒AB通过玻璃管CD的时间间隔为0. 4s,A点运动到D点的时间减去B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即为穿过CD过程的时间,由自由落体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可列方程求解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一个物体以足够大的初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在上升过程中最后2s初的瞬时速度的大小和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
A.20m/s,5m/s
B.20m/s,10m/s
C.10 m/s,5m/s
D.10 m/s,10 m/s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竖直上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是互为逆运动的,所以上升过程最后2s初可表示自由落体运动第2s末,故速度为
,最后一秒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自由落体运动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所以
,故选A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知道竖直上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是互为逆运动的,
本题难度:一般
You cannot catch old birds with chaff. 用秕糠捉不到精明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