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物理高频试题、高中物理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力学★ 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时间与时刻 位移与路程 速度、速率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加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导出公式应用 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运动的图象 S-t图象 V-t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相互作用: 力的描述 重力 弹力 弹性形变和弹力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 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正交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三力平衡 动态平衡分析 力矩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理想实验 惯性与质量 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 对单物体(质点)的应用 对质点系的应用 连接体问题 牛顿定律与图象 超重失重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与电磁学综合 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的特点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位移的合成与分解 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小船渡河问题分析 最短时间过河 最短位移过河 拋体运动的规律 平抛运动的概念与轨迹 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 研究平抛运动 斜抛运动 圆周运动 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匀速圆周运动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 圆周运动实例分析 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开普勒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 人造卫星与飞船 近地卫星和同步卫星 宇宙速度 功和机械能: 恒力做功 变力做功 功率 功率的概念 机车启动 动能与重力势能 动能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弹性势能 动能定理及应用 动能定理的理解 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摩擦力做功 皮带模型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 机械能守恒及其条件 机械能综合应用 能量守恒定律 功能关系 动量: 动量和冲量 动量 冲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碰撞 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 反冲 反冲现象 爆炸 机械振动、机械波: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图象 单摆 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和共振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机械波的图象 波的干涉和衍射 多普勒效应 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 力学综合: 子弹打木块模型 弹簧综合 应用数学知识综合 ★电磁学★ 静电现象: 电荷 库仑定律 静电场 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的叠加 电势能和电势 等势面 电势差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静电平衡 静电场中的导体 电容器 电容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电荷在电场中的加速 电荷在电场中的偏转 电荷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 示波管的原理与使用 恒定电流: 电源和电流 电流和电荷量 电阻和欧姆定律 电阻、电阻率 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电阻定律 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电阻定律 电功率和电功 焦耳定律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全电路的功和能 含容电路 半导体 超导 串联和并联 电表 电流表的构造及使用 欧姆表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磁场: 磁现象和磁场 磁场、地磁场 磁感应强度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安培力及其方向 左手定则 安培力的大小 洛伦兹力 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 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 磁场和重力场的复合 磁场、电场和重力场复合 电磁场的应用 质谱仪 回旋加速器 电磁流量计 磁流体发电机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 磁通量 互感与自感 电磁感应与力学 电磁感应与电路 电磁感应与图象 电磁感应中切割类问题 电磁感应中磁变类问题 交变电流: 交变电流的产生及规律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周期和频率 交流电的最大值与有效值 交流电图象 变压器原理 电能的输送 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 示波器的使用 门电路 传感器: 与门、或门、非门 门电路设计与应用 传感器 电磁波: 电磁场与电磁波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电磁波谱 电磁场理论 复合场: ★热学★ 分子动理论: 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大小 分子大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子热运动 扩散 布朗运动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 温度、温度计和温标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机: 热机原理与热机效率 内燃机原理 电冰箱与空调器 固体: 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的微观结构 液体: 液体的表面张力 浸润和不浸润、毛细现象 气体: 气体的状态方程 气体实验定律 饱和汽与饱和气压 空气湿度、湿度计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光学★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全反射、临界角 光的干涉和衍射: 杨氏干涉实验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光的衍射 衍射光栅 光的偏振和色散: 偏振现象 偏振现象的应用 光谱 光的色散、光的颜色 薄膜干涉、衍射、折射中的色散 激光: 激光及其特点 光的粒子性: 光子的动量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物质波 光的波粒二象性 ★原子物理与相对论★ 原子结构: 原子的核式结构 氢原子光谱 玻尔原子理论 原子核: 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 核反应方程 质能方程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核裂变与核聚变 探测射线的方法 夸克: 宇宙和恒星的演化 相对论: 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同时的相对性 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物理实验★ 力学实验 热学实验 电磁学实验 光学实验 其他实验 ★物理学史和研究方法★ 物理学史: 研究方法: 整体法隔离法 控制变量法 假设法 等效法 图象法 极限法 微元法 ★单位制及量纲★ ★当代社会热点问题★ ★其他★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高考物理答题技巧《弹力》考点预测(2020年押题版)(八)
2020-08-15 23:53:49 【

1、实验题  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1=50 g、m2=150 g,则(g取10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所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直流电源上;
C.先释放m2,再接通电源打出一条纸带;
D.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E.根据测量的结果,分别计算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和增加的动能。
其中操作不当的步骤是__________(填选项对应的字母).
(2)在打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ΔEk=__________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ΔEp=0.60J,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同学作出v2-h图象,可以计算当地重力加速度g,请写出计算g的表达式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参考答案:(1)BC (2) 0.58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3)


本题解析:(1)本实验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使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物体,故BC两步是不当的;
(2)由于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所以相邻两计数点间时间间隔T=0.10s,打“5”点时的速度,在打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由于系统重力势能减少量近似等于系统动能增加量,所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3)系统机械能减少量,系统动能的增量,所以根据机械能守恒有,故
点评:本题要知道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什么,系统动能的增加量指的是两个物体的动能增加量。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6分)为了探究动能定理,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先固定并调整斜槽,让末端O点的切线水平,再将一木板竖直放置并固定,木板到斜槽末端O的距离为s,使小球从斜槽上某一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若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为H、小球从O点做平抛运动击中木板时下落的高度为y。

(1)假定斜槽光滑,小球由静止滑下到击中木板的过程中,满足动能定理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
(2)若斜槽倾角为θ,小球与斜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只考虑滑动摩擦力,且小球与水平槽之间的摩擦不计),小球由静止滑下到击中木板的过程中,满足动能定理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
(3)改变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位置,进行多次测量,能得到多组关于H和y的数据,若以H为横坐标,从(1)、(2)中的关系式可知以________为纵坐标,通过描点作图,能得到一条倾斜的直线。


参考答案:(1);(2);(3)


本题解析:(1)由平抛运动规律知,故可得,而此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故可知,根据动能定理可得,代入可得所以满足动能定理的关系式为;(2)若存在摩擦力,则有,将代入此式可得满足动能定理的关系式为;(3)由(1)中关系式可得,由(2)中关系式可得,可以看出,以为纵坐标作出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某同学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时,测得弹簧的长度与所挂钩码的个数如下表所示,请填出表中①②所缺项.(弹簧在弹性限度内,每个钩码质量相同)

?所挂钩码个数(个)弹簧长度(cm)
?0

?1
?4.0
?②
?5.0


参考答案:右图看出,不挂勾码时,弹簧长度为3cm;
挂一个勾码时,弹簧长度为4cm,伸长1cm;
挂两个勾码时,拉力变为2倍,故伸长量变为2倍,即伸长2cm,长度为5cm;
故答案为:3.0,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研究平抛运动时,我们用到如图(1)的装置,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斜槽固定在同一竖直面内,它们的最下端水平。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斜面的顶点由静止同时释放,斜槽2的水平轨道末端与光滑水平面吻合。可以观察到现象:?,这说明:?。同时我们还用到如图(2)的装置(装置离地面足够高),小球2与斜槽末端在同一水平线上。将小球1从任意高度释放,当它到达斜槽末端时释放小球2;再水平移动小球2,重复上述过程。可以观察到现象:?,这说明:?。本实验的关键是如何确保小球1水平抛出时小球2能同时释放,这就需要一个控制装置。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发射器( 即一个光源) ,让接收器接收它发出的光时去控制电磁铁吸住小球2。当小球1从斜槽末端经过时将发射器发出的光挡住,接收器未收到光信号就控制电磁停止工作,小球2落下。


参考答案:两球在2的水平轨道上相碰;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两次实验中两个小球都能在空中相碰; 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本题解析:图(1)中因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斜槽,两相同球又从斜槽同一高度释放,所以到达末端时速度相同,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知平抛运动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故小球1平抛后水平方向与2运动速度相同,故会相碰,能相碰也正证明球1平抛时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图(2)中小球1平抛后,小球2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体,因球1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与球2时刻处在同一高度位置,故始终会相碰,能相碰也正证明球1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
如图所示,以下是力学中的三个实验装置,由图可知这三个实验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


A.极限的思想方法
B.控制变量的方法
C.放大的思想方法
D.猜想的思想方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物理知识点大全《加速度》高..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