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如图所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有甲、乙两个光电门,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

(1)在探究“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及一切摩擦,要使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操作中必须______.某同学把实验得到的几组数据画成图甲的a-m图象,为了更直观描述物体的加速度跟其质量的关系,请你根据他的图象在图乙中画出a-
图象______.
(2)如图2所示,将长木板的左端抬高,小车遮光片装在右侧,使小车从靠近光电门乙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和下车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改变木板倾角,测得多组数据,得到的F-的图线如图3所示.
实验中测得两光电门的距离L=1.0m,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1=0.5kg,则图线的斜率为______(要写上相应的单位);若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能忽略,测得图线斜率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1)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及一切摩擦,要使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操作中必须使小车与滑轮间细绳与长木板平行.a-1m图象如图所示.
(2)小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位移L=12at2,解得a=2Lt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于沙和沙桶,F合=F-m1g=m1a
则F=m12Lt2+m1g,则图线的斜率k=2m1L=2×0.5×1kg.m=1.0kg.m.
若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能忽略,由图3可知,图线的斜率不变.
故答案为:(1)小车与滑轮间细绳与长木板平行.如图所示.
(2)1.0kg.m,不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的
B.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C.没有物体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但只要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用手打自己
D.用铁锤砸瓦片时,瓦片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使用这个铁锤的人
参考答案: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作用力,必定有反作用力,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故A正确.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故B错误.
C、没有物体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用手打自己是手对被打部分的作用力,仍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故C错误.
D、用铁锤砸瓦片时,瓦片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铁锤,人与瓦片沿接触,人对瓦片没有力.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在“探究合力与分力关系”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 ( )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行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倒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参考答案:A、只要能记录力的方向即可,不需要两根绳子等长,故A错误.
B、实验时由于两个力的大小不一定相同,所以橡皮条不一定在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故B错误.
C、读数时,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摩擦越小,读数越准确,故C正确.
D、合力是我们根据平行四边形画出来的,不是计算出来的,并非要求两弹簧秤之间的夹角一定为90°,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
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 )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伽利略
D.亚里士多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如图所示,在“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保持弹簧测力计A的拉伸方向不变,保持O点位置不动。

(1)使弹簧测力计B按图示位置开始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过近90°,在这个过程中,A读数的变化是____________,B读数变化是____________。
(2)使弹簧测力计B按图示位置开始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过近10°,在这个过程中,A 读数的变化是____________,B读数变化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直减小,先减小后增大
(2)一直增大,一直增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Cheapest is the dearest. 最便宜的也就是最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