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9分)有一弹簧振子在水平方向上的B、C之间做简谐运动,已知B、C之间的距离为20cm,振子在2s内完成了10次全振动,若从振子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四分之一周期振子有正向的最大加速度。
(1)写出振子的振幅和周期;
(2)作出该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
(3)写出振子的振动方程。
参考答案:(1)A="10cm" (1分)? T="0.2s?" (2分)
(2)如下图所示。

(3)x="10" sin(10πt-π) cm?(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8m/s,末速度为2m/s,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A.3?m/s
B.4?m/s
C.5?m/s
D.6?m/s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
.
解答: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
.
所以:
m/s
正确的选项为C.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题目简单,直接把数据代人公式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计算题 一水平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其位移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求:

(1) 该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周期是多少;
(2)t=0.5×10-2 s时的位移;
(3)从t=0到t=2.5×10-2 s的时间内,质点的路程、位移大小。
参考答案:(1)T=2×10-2 s?(2)0?(3)s=10cm? x=0
本题解析:(1)本题图为振动图像,从图像上来看振动周期为0.02s
(2)从振动图象上可以读出,0.005s时,其振动位移为0.
(3)从t=0到t=2.5×10-2 s,相当于1.25T,每个周期质点的路程为4A,所以总路程为
经过1.25T,振子正好回到平衡位置,所以位移为零。
点评:本题考查了通过简谐振动图像来判断振子的具体运动情况。简谐振动这一类问题都需要注意周期性导致的多解。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如图a为xy平面内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象,图b为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0时,质点p沿y轴正方向加速运动
B.t=0到t=2s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一定是8cm
C.t=2s时,质点Q运动到x=0.2m处
D.t=3s时,质点Q的加速度为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图b中x=0处质点振动图像可知,t=0时刻x=0处质点竖直向上沿y轴正向运动,根据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在波形图同一侧可判断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据此判断质点P沿y轴负方向运动选项A错。根据图b质点振动周期
,可知在t=0到t=2s内半个周期内,通过路程为2倍振幅即
选项B对。在t=0时质点Q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t=2s时刚好经过半个周期,Q点再次回到平衡位置向下振动,选项C错。t=3s时,质点Q运动到最低点,加速度最大,速度为0,选项D错。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质量为0.8kg的物体在一水平面上运动,利用传感器得到物体受到水平拉力作用和不受拉力作用的v-t图线如图.由图线可知
A.图线a反映了物体受水平拉力的作用
B.图线b反映了物体受水平拉力的作用
C.水平拉力为1.6N
D.滑动摩擦阻力为1.2N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分析:物体不受拉力作用做匀减速运动,即可判断哪条图线表示有拉力作用情形;由图象可求得a、b两种情形下物体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合力,而a物体只受摩擦力,则合力即为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b合力,因摩擦力与a的相同,即可求得拉力;
解答:A、B物体不受拉力作用做匀减速运动,有拉力作用时,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故可知,图线b反映了物体受水平拉力的作用.故A错误,B正确.
C、D设物体做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
由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得:a1=
=
=
,a2=
=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 对a:f=ma2=1.2N;
? ?对b:F-f=ma1,得F=1.8N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将图象与牛顿第二定律相结合,关键要抓住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