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在做《验证共点力的合成定则》的实验时,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上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的A点,用两根细绳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O,如图所示.通过细绳用两个互成角度的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拉力F1和F2的方向与OA夹角分别为1500和1350,F1=2N,则F2=______N,OA线上的拉力是______N.

参考答案:与OA垂直的方向上受力平衡,则有:
F1cos60°=F2sin45°
解得:F2=1.41N
在OA方向上有:TOA=F1sin60°+F2sin45°=2.73N
故答案为:1.41N,2.73N.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
B.德国天文学家幵普勒对他的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
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
D.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提出如果重物和轻物栓在一起,如果重物快轻物慢,重物受到轻物的拖拽下落会变慢,但是重物轻物栓在一起变的更重,应该更快,自相矛盾,答案A对。开普勒根据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等人的观测资料和星表,通过他本人的观测和分析后,于1609~1619年先后早归纳提出的,故行星运动定律即指开普勒三定律答案B也是物理史实。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万有引力常量是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出的,答案C也是物理学史。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是匀变速运动,是利用斜面实验来验证的,根据斜面倾角逐渐增大,增大到90度时,即自由落体运动。但并不是直接实验验证,而是根据斜面合力外推的结果答案D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
50Hz)
(l)下列措施中不需要或不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就是小车受到合力
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挂上小桶使小车能匀速滑动
C.每次改变拉小车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每次小车都要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
E.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汁时器的电源
(2)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实验数据如图,图中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3)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的a-1/M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作用在物体上的恒力F=______N.当物体的质量为5kg时,它的加速度为______m/s2.
参考答案:(1)A、在实验中,为减小实验误差,要把斜面没有滑轮的一端垫高一些,以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合力等于绳对小车的拉力.故A正确.
B、平衡摩擦力时,不需挂砂和小桶.故B错误.
C、平衡摩擦力时,是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等于摩擦力,设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是θ,有:mgsinθ=μmgcosθ,可以约掉m,只需要平衡一次摩擦力.故C错误.
D、每次小车都不需要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纸带上看点就行,不用管开始位置.故D错误.
E、操作过程是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小车.并且所有应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都是这么做的.故E错误.
故此小题应选:BCDE
(2)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说明相邻的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s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得出:
a=△xt2=(7.21-6.70)×10-2(0.1)2m/s2=0.51m/s2
(3)由于图可知a-1m的关系图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说明物体所受的合力是定值,
当物体的加速度a=2m/s2时物体的质量m=10.4k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作用在物体上的恒力F=ma=10.4×2=5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a=Fm=55=1m/s2
故答案为:
(1)BCDE
(2)0.51
(3)5N,1m/s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如图所示,用两个弹簧秤A和B,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O达到图中所示位置,在保持O点位置和B弹簧秤拉力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将弹簧秤A缓慢地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那么在此时程中,A与B的示数将分别 ( )
A.变大;变小
B.变小;变小
C.先变小,再变大;变小
D.先变大再变小;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