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6分)物体从塔顶自由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s内通过的位移是35 m则塔高为_? __ m。 下落时间为_? __ s (g=10m/s2)
参考答案:80 m,4 s
本题解析:最后1s中间时刻的平均速度为35m/s,由v=gt可知到该点运动时间为3.5s,所以运动时间一共是4s,由
点评:难度较小,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巧妙应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会使计算变得简单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用“自由落体运动”知识来粗测一下井(井内能见度较差)的深度.你认为,要完成这项工作必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需要测量物理量是______;计算水井深度的公式是______;你认为他们测定的水井深度比实际深度要______.
参考答案:根据h=12gt2求出水井的深度,所需的器材为秒表和小球,用秒表测量出时间,即可得出水井的深度.
考虑到声音传播的时间,知实际下落的时间比测量的时间短,所以测定的水井深度比实际深度大.
故本题答案为:秒表,小球,时间,h=12gt2,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计算题 (10分)如图所示木杆长5m,上端固定在某一点,由静止放开后让它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木杆通过悬点正下方20 m处圆筒AB,圆筒AB长为5m,求:




(1)木杆经过圆筒的上端A所用的时间t1是多少?
(2)木杆通过圆筒AB所用的时间t2是多少?(取g="10" m/s2)
参考答案:(1)
(2)
本题解析:(1)木杆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用时
木杆的上端到达圆筒上端A用时

则通过圆筒上端A所用的时间

(2)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用时
木杆的上端离开圆筒下端B用时
则木杆通过圆筒所用的时间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
B.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C.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D.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现象.洛伦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答:
A、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出引力常量.故A正确.
B、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即“磁生电”现象.故B正确.
C、洛伦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故C错误.
D、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故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C
点评: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要加强记忆,这是常识性问题,也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甲球的重力是乙球的5倍,甲和乙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不考虑空气阻力,则( )
A.两球同时落地
B.甲球先落地
C.乙球先落地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两个物体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的情况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它们的加速度相同,落到地面所用时间相同,故同时落地.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