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李雨辰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通过实验作出了图乙所示的图象,则:

(1)图象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
(2)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速度,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丙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记数点,分别标明0、l、2、3、4…,量得0与1两点间距离x1=30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x2=48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m/s2.
参考答案:(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有了一定的拉力F时,小车的加速度仍然是零,小车没动,说明小车的合力仍然是零,即小车还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说明摩擦力还没有平衡掉,或者是平衡摩擦力了但是平衡的还不够,没有完全平衡掉摩擦力,所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实验前该同学为平衡(或未完全平衡)摩擦力;
(2)频率是50Hz,说明每隔0.02s打一个点,又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记数点,所以没两个记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5个0.02,也就是0.1s;0与1两点间的位移是30mm,即为0.03m,时间是0.1s,所以平均速度为
.v=0.030.1=0.3m/s
△v△t=0.48-0.30.3=0.6m/s2
故答案为:(1)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2)0.3 0.6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并未倒下,说明只是甲对乙施加了推力,而乙对甲没施加推力
B.甲对乙施加了力的作用,甲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正电的甲球吸引负电的乙球,那么乙球也吸引甲球.但磁铁吸引铁块,而铁块不会吸引磁铁
D.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一定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结合你所学知识和图中描述的物理学史,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力学”高峰期是指牛顿建立动力学理论
B.伽俐略将他的“斜面实验”和“比萨斜塔实验” 都记录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
C.“电磁学”理论的完备晚于“力学”理论的完备
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的著作。
本题难度:简单
4、简答题 在“研究合力与两个分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器材如图所示.
(1)用两只弹簧秤分别挂在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伸长到某一位置O点静止.此时,必须记录的是,用字母表示______和______以及______.
A、O点的位置?B、橡皮条固定端位置
C、橡皮条的伸长长度?D、两只弹簧秤的读数
E、两条细绳套的方向?F、两条细绳套间的夹角
(2)如图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做本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F是用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是通过实验测得的合力,则哪个实验结果是符合实验事实的?(填“甲”或“乙”)

参考答案:在进行该实验时为了便于记录两弹力的方向,实验时将弹簧水平放置,本实验采取“等效法”,即一个弹簧拉绳套和两个弹簧拉绳套效果相同,因此需要记录O点位置,以便两次都拉到同一位置,在求两个力的合力时,需要知道其大小和方向,因此该实验需要记录弹簧秤的读数以及绳套的方向.故选A、D、E.
(2)实验测得的合力与橡皮筋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误差,用平行四边形作出的合力与橡皮筋方向有很小的角度.故甲实验结果符合实验事实.
故答案为:(1)A、D、E.(2)甲实验结果符合实验事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所示,把一条导线放在磁针的上方附近,当电流通过导线时,磁针会发生偏转.首先观察到这个实验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A.奥斯特
B.爱因斯坦
C.伽利略
D.牛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当电流通过导线时,磁针会发生偏转,说明电流能产生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现象,是1820年首先是由丹麦的奥斯特发现的,不是牛顿、爱因斯坦和伽得略.
故选A.
点评:对于著名物理学家、经典实验和重要学说要记牢,还要学习他们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