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简答题 实验题:
Ⅰ、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另一端到某-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条.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
E.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下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①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是______.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Ⅱ、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活动中:
(1)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1所示.请你指出该装置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只要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______

(2)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图2是他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由图中的数据可算得小车的加速度a为______m/s2.(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Ⅰ、(1)本实验中我们只需使两个力的效果与一个力的效果相同即可,细绳的长度是否相等与本实验无关,合力不需要一定过两分力的角平分线,且两分力也不一定相等,故ABD错误;
但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应要求用一个力拉和用两个力拉时的效果应相同,即必须将橡皮条拉至同一位置,故E正确;
为保证拉力的方向为在纸面上画出的方向,弹簧秤一定要与木板平行;故C正确;
故选CE.
?(2)①图乙中的F是通过平行四边形作出的对角线,是理论值,而F′是用一个弹簧秤拉出的合力,是实验值,所以方向一定沿AO方向是F′;
? ②本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Ⅱ、(1)该实验中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利用4~6v的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220v交流电源;为了尽可能的利用纸带在释放前小车应紧靠打点计时器;在本实验中我们认为绳子的拉力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故在实验前要首先平衡摩擦力.
(2)根据根据△x=aT2利用逐差法得:a=(s3+s4)-(s1+s2)4T2=(1.30+1.11-0.72-0.91)×10-24×0.01m/s2=0.19m/s2.
故答案为:Ⅰ(1)CE;?(2)F′;B?
Ⅱ(1)打点计时器不应使用干电池,应使用交流电源;实验中没有平衡小车的摩擦力;小车初始位置离打点计时器太远,(2)0.19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中,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伸长到某一位置O,除了记录两只弹簧秤的读数外,还必须记录的是 ( )
A.O点位置
B.两只细绳套之间的夹角
C.两条细绳的方向
D.橡皮条伸长的长度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某同学在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时,
(1)该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了一个小正方体木块,用实验桌上的一把游标卡尺测出正方体木块的边长,如图乙所示,则正方体木块的边长为______cm;

(2)接着用这个小正方体木块把小车轨道的一端垫高,通过速度传感器发现小车刚好做
匀速直线运动.设小车的质量为M,正方体木块的边长为a,并用刻度尺量出图中AB的距离为l(a<l且已知θ很小时tanθ≈sinθ),则小车向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
(3)然后用细线通过定滑轮挂上重物让小车匀加速下滑,不断改变重物的质量m,测出对应的加速度a,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加速度a与所挂重物质量m的关系的是______

参考答案:(1)由图乙可以读出正方体木块的边长为:a=31mm+10×0.05mm=31.50mm=3.150cm;
(2)设此时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小车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小车受力平衡,则有:
f=Mgsinθ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sinθ=al
所以f=Mgal
(3)设小车与砝码的质量为M,小桶与砂子的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m:mg-F拉=ma
对M:F拉=Ma
解得:F拉=mMgm+M=mg1+mM
当m<<M时,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所以刚开始a-m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当小桶与砂子的质量为m变大后不能满足m<<M的条件,图象弯曲,且加速度增大的速度变慢,故选C
故答案为:(1)3.150;(2)Mgal;(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图甲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沙和沙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

(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沙和沙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沙和沙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沙和沙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_
A.M=200g,m=10g、15g、20g、25g、30g、40g
B.M=2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C.M=400g,m=10g、15g、20g、25g、30g、40g
D.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3)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AB=4.22cm、sBC=4.65cm、sCD=5.08cm、sDE=5.49cm、sEF=5.91cm、sFG=6.34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则a=______m/s2.
参考答案:(1)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沙和沙桶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绳子的拉力.要判断是否是匀速运动,我们可以从打出的纸带相邻的点的间距来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故选B.
(2)当m<<M时,即当沙和沙桶的总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重力,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故选C.
(3)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相邻的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s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
sDE-sAB=3a1T2
sEF-sBC=3a2T2
sFG-sCD=3a3T2
a=a1+a2+a33=0.42m/s2.
故答案为:(1)B?(2)C?(3)0.4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
B.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
C.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D.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卡文迪许用扭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A正确。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B错误。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C正确。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快.故D错误,故选A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对于物理史实问题要注意积累和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If you're never scared or embarrassed or hurt, it means you never take any chances. 假如你从来未曾害怕,受窘,受伤害,那就是说你从来没有冒过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