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物理知识点《弹力》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1)小张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 |
参考答案:(1)? AD?(2)? 0.75?1.25
本题解析:(1)为了达到水平抛出目的,因此将斜槽轨道的末端调成水平,且为了保持轨迹重合,即每次都要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其中
代入则T=0.5s,由于水平位移为
,所以水平速度为0.75m/s。C点的竖直方向速度为
,C点总的速度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抛运动知识: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根据规律列式求解。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为了测定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设计如下实验:物块放在长木板上,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物块前方装有轻质小滑轮,沙桶和弹簧秤通过绕在滑轮上的细绳相连,请回答如下问题:
(1)要完成本实验,使用的器材及其在实验中的作用如下:
①弹簧秤,用于测细线的拉力F;
②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50Hz)、纸带、导线、刻度尺,用于测量物块的加速度a;
③天平用于测量?(填相应的物理量及符号);
④其它器材如图所示。
(2)实验开始前,要对弹簧秤校零,以及调整木板端滑轮的高度使绳子水平。
(3)设动摩擦因数为μ,则(1)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用相应物理量的代数式表示)
(4)为了减小误差,必须采用多次测量,改变沙桶质量,得到多组a-F的测量值填入下表,其中第3次实验中,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一段纸带,某同学对纸带的测量如下图所示,请计算出此次实验中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填入表中相应的位置。(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以图象法处理数据,请在坐标纸上画出a-F图线。
(5)取重力加速度g=l0m/s2,根据图线可求得动摩擦因数约为μ=?;还可求得物块质量m的大小约为?。
参考答案:(1)物块的质量m ;(3)2F-μmg=ma?(4)2.92? a-F图如图所示:?(5)0.5? 0.1kg
本题解析:(1)本实验是测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而摩擦力,故需测量物块的质量;(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F-μmg=ma?(4)根据
可得:(5.82-5.12)×10-2=6aT2,T=0.02s,代入数据可得:a="2.92" m/s2;描点作图,如图所示,舍第一个点并合理做虚线延伸与a轴相交;
(5)由图线方程可得:,所以由图像知
,故
;图像的斜率为
,由图像可求斜率约为20,即
,所以m=0.1.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在暗室中用图示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实验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管、尖嘴玻璃管、螺丝夹、接水铝盒、一根荧光刻度的米尺、频闪仪。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漏斗内盛满清水,旋松螺丝夹子,水滴会以一定的频率一滴滴地落下。
②用频闪仪发出的白闪光将水滴流照亮,由大到小逐渐调节频闪仪的频率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
③用竖直放置的米尺测得各个水滴所对应的刻度。
④采集数据进行处理。
(1)实验中看到空间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时,频闪仪的闪光频率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水滴“固定不动”时的闪光频率为30Hz,某同学读出其中各水滴到第一个水滴的距离如图,根据数据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第8个水滴此时的速度v8=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该实验存在的系统误差可能有(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
参考答案:(1)频闪仪的频率等于水滴滴落的频率;(2)9.72m/s2; 2.28m/s(3)空气阻力或水滴滴落的频率变化。
本题解析:(1)当频闪仪的频率等于水滴滴落的频率时,可看到空间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
(2)由图中可看出x67="5.87cm;" x78="7.09cm;" x89="8.09cm;" x90=9.19cm;
所以。
;
(3)该实验存在的系统误差可能有:空气阻力或水滴滴落的频率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当斜面的倾角逐渐增大而物体仍静止在斜面上时,则物体所受( )
A.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B.重力与静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C.支持力与静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D.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的合力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A、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mg、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N和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f,
根据平衡条件可知,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应等于静摩擦力,再由f=mgsinθ可知,故A正确.
B、由于重力与静摩擦力的合力等于支持力FN,而FN=mgcoθ,由于θ增大,cosθ减小,所以B错误.
C、由于支持力与静摩擦力的合力等于重力应不变,所以C错误.
D、根据平衡条件可知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的合力应为零,所以D正确.
故选:A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物理知识点复习《万有引力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