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物理知识大全《静电现象》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用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提供的器材如下: 参考答案:(1)半偏法测电阻:电流表的内阻=所并联电阻值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示波器工作原理等效成下列情况:如图甲所示,真空室中电极K发出电子(初速不计),经过电压为U1的加速电场后,由小孔S沿水平金属板AB间的中心线射入板中.板长L,相距为d,在两板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变电压,前半个周期内B板的电势高于A板的电势,电场全部集中在两板之间,且分布均匀.在每个电子通过极板的极短时间内,电场视作恒定的.在两极板右侧且与极板右侧相距D处有一个与两板中心线垂直的荧光屏,中心线正好与屏上坐标原点相交.当第一个电子到达坐标原点O时,使屏以速度v沿-X方向运动,每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在一个极短时间内它又跳回初始位置,然后重新做同样的匀速运动.(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带电量为e,不计电子的重力)求: 参考答案:(1)电子在加速电场中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均为可变电阻.当开关S闭合后,两平行金属板MN中有一带电液滴正好处于静止状态.为使带电液滴向上加速运动,可采取的措施是( ) |
参考答案:A、当增大R1电阻时,没有作用,因为R1电阻与两平行金属板相串联,然而两板间没有电流,所以R1电阻两端没有电势差.故A错误;
B、当R2减小时,导致总电阻减小,所以总电流变大,则R3变阻器电压变大,故B正确;
C、当R3减小时,导致总电阻减小,所以总电流变大,则R2电阻两端电压变大,那么R3变阻器电压变小,故C错误;
D、当增大MN间距时,由于平行板两端电压不变,则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小,所以电场力小于重力,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某实验小组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过程中,正确操作获得金属丝的直径以及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如图所示,则它们的读数值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已知实验中所用的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为0~10Ω,电流表内阻约几欧,电压表内阻约20kΩ.电源为干电池(不宜在长时间、大功率状况下使用),电动势E=4.5V,内阻很小.则以下电路图中______(填电路图2中的字母代号)电路为本次实验应当采用的最佳电路.但用此最佳电路测量的结果仍然会比真实值偏______.
②若已知实验所用的电流表内阻的准确值RA=2.0Ω,则准确测量金属丝电阻Rx的最佳电路应是上图中的______电路(填电路图下的字母代号).此时测得电流为I、电压为U,则金属丝电阻Rx=______(?用题中字母代号表示).
参考答案:螺旋测微器先读固定部分为0.5mm,可动部分可估读为49.6~49.7,故总示数为:0.5+49.7×0.01mm=0.997mm;
电流表量程为0.6A,则最小刻度为0.02;指针所示为0.42A;
电流表量程为3V,最小刻度为0.1V,则指针指数超过2.25,故可估读为:2.25~2.28V;
故答案为:0.996~0.999mm、0.42A、2.25~2.28V.
①因电源不能在大功率下长时间运行,则本实验应采用限流接法;同时电压表内阻较大,由以上读数可知,待测电阻的内阻约为5Ω,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误差较小;在实验中电压表示数准确,但电流测量的是干路电流,故电流表示数偏大,则由欧姆定律得出的结果偏小;
②因已知电流表准确值,则可以利用电流表内接法准确求出待测电阻;故应选B电路;待测电阻及电流表总电阻R=UI,则待测电阻RX=R-RA;
故答案为:A,小,B,UI-R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物理知识点复习《气体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