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大,表示物体(?)
A.通过的位移一定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大
C.运动的速度变化一定大
D.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一定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加速度
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D对。
本题难度:简单
2、简答题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则有:qvB=
?
得r= ?
(2)根据左手定则,依据几何特性,作图,
则有该区域的面积:S= πr2+ π(2r)2
代入数据可解得:S= π( )2
答:(1)带电粒子进入磁场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得r= .
(2)用圆规和直尺在图中画出带电粒子可能经过的区域(用斜线表示)并求出该区域的面积S= π( )2.
参考答案: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则有:qvB= mv2r?
得r= mvqB?
(2)根据左手定则,依据几何特性,作图,
则有该区域的面积:S= 12πr2+ 14π(2r)2
代入数据可解得:S= 32π( mvBq)2
答:(1)带电粒子进入磁场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得r= mvqB.
(2)用圆规和直尺在图中画出带电粒子可能经过的区域(用斜线表示)并求出该区域的面积S= 32π( mvBq)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如图所示,在空间中有一坐标系oxy,其第一象限中充满着两个方向不同的匀强磁场区域Ⅰ和Ⅱ.直线OP是它们的边界.区域Ⅰ中的磁感应强度为2B,方向垂直纸面向内,区域Ⅱ中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边界上的P点坐标为(3L,3L).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从P点平行于y轴正方向以速度v0=
射入区域Ⅰ,经区域Ⅰ偏转后进入区域Ⅱ(忽略粒子重力),求:
(1)粒子在Ⅰ和Ⅱ两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
(2)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总时间及离开磁场的位置坐标.
参考答案:(1)带电粒子射入磁场中,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而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 qvB=mv2R? ①
解得 R=mvqB?②
所以,粒子在Ⅰ和Ⅱ两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1=mv02qB,R2=mv0qB?③
解得R1R2=12?④
(2)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2πmqB?⑤
可得 T1=πmqB,T2=2πmqB?⑥
粒子在区域Ⅰ中转过的圆心角为θ1=32π?⑦
粒子在区域Ⅰ中运动的时间为t1=θ12πT1?⑧
解得t1=3πm4qB?⑨
粒子在区域Ⅱ中转过的圆心角为θ2=π2?⑩
粒子在区域Ⅱ中运动的时间为t2=θ22πT2?(11)
解得t2=πm2qB?(12)
所以t=t1+t2=5πm4qB?(13)
将速度v0=2BqLm代入得
? R1=L,R2=2L?(14)
由几何关系得.OO2=3L-R1,.O2M=R2?(15)
粒子离开磁场的横坐标为x=.OO2+.O2M=4L?(16)
粒子离开磁场的位置坐标(4L,0)(17)
答:(1)粒子在Ⅰ和Ⅱ两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是1:2;
(2)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总时间是5πm4qB,离开磁场的位置坐标是(4L,0).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匀强磁场中有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同位素铝核
Al放出α粒子(即He)后,产生的反冲核Y(即Na)和α粒子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计粒子所受的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 )
A.反冲核Y和α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1:6
B.反冲核Y和α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之比为6:1
C.反冲核Y和α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之比为6:1
D.反冲核Y和α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动能之比为1:6
参考答案:A、反冲核Y和α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都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半径为r=mvqB
在衰变过程中,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原来铝核?2813Al处于静止状态,动量为零,则衰变后放出的反冲核Y和α粒子运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公式r=mvqB中mv是粒子的动量,则知反冲核Y和α粒子的半径与电荷量成反比,为rY:rα=qα:qY=2e:11e=2:11.故A错误.
B、因两个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由动量P=mv,知反冲核Y和α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之比与质量成反比,即为4:24=1:6.故B错误.
C、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2πmqB,周期与两个粒子的比荷成反比,故周期之比为TY:Tα=qαmα:qYmY=24:1124=1211.故C错误.
D、由r=mvqB、动能Ek=12mv2,得Ek=q2B2r22m,得动能之比EkY:Ekα=q2YmY?r?2Y:q2αmα?r2α=1:6.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所示,有A、B两颗行星绕同一颗恒星M做圆周运动,旋转方向相同,A行星的周期为T1,B行星的周期为T2,在某一时刻两行星相距最近,则( )
A.经过时间t=T1+T2,两行星再次相距最近
B.经过时间t=
,两行星再次相距最近
C.经过时间t=,两行星相距最远
D.经过时间t=,两行星相距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