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关于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一定有施力物体,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B.一个受力物体,必定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马拉着车时,马只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
D.两个物体之间有力的作用时,这两个物体一定相互接触
参考答案:A、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一定有施力物体,也一定有受力物体.故A错误.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受力物体,必定也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是施力物体,故B正确.
C、马拉着车时,马只是施力物体,车对马也有力,又是受力物体,故C错误.
D、两个物体之间有力的作用时,不一定相互接触,也可以不接触,比如电场力、磁场力,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都是______(填“直流电”或“交流电”),它们是每隔______s打一个点.
(2)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他选择了几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其中s1=7.06cm、s2=7.68cm、s3=8.30cm、s4=8.92cm,那么打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_____m/s;纸带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但他把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过大.用a表示小车的加速度,F表示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他绘出的a-F关系是______

参考答案:(1)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都是交流电;
电源频率是50Hz,它们每隔T=1f=150s=0.02s打一次点.
(2)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5=0.1s;
打b点时的瞬时速度vb=s1+s22t=0.0706m+0.0768m2×0.1s≈0.74m/s;
纸带的加速度a=a1+a22=s3-s1+s4-s22t2=0.083-0.0706+0.0892-0.07684×0.12≈0.62m/s2.
(3)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过大,在不挂砝码盘时,
小车受到的合力不为零,小车已经有加速度,a-F图象不过原点,在a轴上有截距,绘出的a-F图象是C.
故答案为:(1)交流电;0.02;(2)0.74;0.62;(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如图所示,a,b,c三根绳子完全相同,b绳水平,c绳下挂一重物。若增加重物的重量,则最先断的绳子是(?)

A.a绳
B.b绳
C.c绳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受三根绳子的拉力,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
,所以ao绳上的拉力最大,a绳先断,故A正确;B、C、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关系,他将光电门固定在气垫轨道上的某点B处,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后,用重力为F的钩码,经绕过滑轮的细线拉滑块,每次滑块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测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改变钩码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记录的数据及相关计算如下表.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F/N 0.49 0.98 1.47 1.96 2.45 t/(ms) 40.4 28.6 23.3 20.2 18.1 t2/(ms)2 1632.2 818.0 542.9 408.0 327.6 /[×10-4(ms)-2] 6.1 12.2 18.4 24.5 30.6
|
①为便于分析F与t的关系,应作出______的关系图象,并在坐标纸上作出该图线
②由图线直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③设AB间的距离为s,遮光条的宽度为d,请你推导出物体的加速度a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______.
④综合②、③可得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关系为:______.

参考答案:①由图表看不出F和t之间的关系,而F和t2可能成反比关系,而是否是反比关系是很难根据图象判定的,所以应作出F和1t2的关系图象.
以F为纵轴,以1t2为横轴,先描点,再用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F-1t2的关系图象如上图所示.
②根据所作F-1t2的关系图象可知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故F与1t2成正比.
③由题意知物体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则物体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v=dt,
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则有v2=2as,
所以a=v22s=(dt)22s=d22st2.
④由于AB之间的距离为定值,由③可知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的平方成反比,即a与1t2成正比;
又由②分析可知F与1t2成正比.故物体的加速度a与合外力F成正比.
故本题答案为:①F-1t2,图象如题干所示.
②F与1t2成正比.
③a=v22s=(dt)22s=d22st2
④a与F成正比.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1)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里作用效果是指______
A.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被拉长
B.固定橡皮条的图钉受拉力产生形变
C.细绳套受拉力产生形变
D.使橡皮条在同一方向上伸长到同一长度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若用F表示两个分力F1、F2的合力,用F′表示F1和F2的等效力,则可以判断_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是符合事实的.

参考答案:(1)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采用了“等效法”,即要求两次拉橡皮筋到同一点O,从而是橡皮筋产生的形变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由于误差的存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可以与橡皮条拉力的方向有偏差,但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结点的拉力即F′与橡皮条拉力一定在同一直线上,F1和F2的合力理论值一定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故甲符合实验事实.
故答案为:甲.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