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某同学利用透明直尺和光电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简易示意图下,当有不透光的物体从光电门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

所用的西瓯XD 007光电门传感器可测得最短时间为0.01ms。将挡光效果好、宽度为d=3.8×10-3m的黑色磁带贴在透明直尺上,从一定高度由静止释放,并使其竖直通过光电门。某同学测得各段黑色磁带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i.与图中所示的高度差△hi,并将部分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如下表所示。(取g=9.8m/s2注:表格中M为直尺质量)

①从表格中数据可知,直尺上磁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是利用
求出的,请你简要分析该同学这样做的理由是:?.
②请将表格中数据填写完整.
③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④根据该实验请你判断下列△Ek一△h图象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1)极短时间内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时速度?(2)4.22? 4.02M
(3)在误差范围内势能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 (4)C
本题解析:(1)直尺磁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此时平均速度非常接近瞬时速度,即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2)即
,
。(3)从表格数据可知,在允许误差存在的范围内,有动能变化与重力势能变化相等。(4)据动能变化与重力势能变化关系,即:
,则动能变化与高度变化成正比,则选项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物块A、B,质量均为1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它们之间连接有一劲度系数为100 N/m的轻弹簧.整个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弹簧处于
原长.现有一水平向右的变力F作用于物块A上,F从0开始,缓慢增大到3 N时,轻弹簧的伸长量为( )

图2-12
A.0
B.1 cm
C.2 cm
D.3 cm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选B.先对整体受力分析,要使整体能运动,必须克服整体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2mgμ=4 N>F=3 N,故B仍能保持静止,但力F大于A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2 N,F力缓慢增大到2 N时A发生运动,之后弹簧伸长,当弹力T=F-fmax=1 N时,对B由平衡条件可知受到的摩擦力为1 N,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量Δx=T/k=0.01 m=1 cm,B对.考查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应用、整体法的受力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 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器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交流电源、秒表、弹簧测力计.其中在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 s,将纸带上每隔四个点(图上没画出)按打点顺序依次标为A、B、C……,其中x1=7.05 cm、x2=7.68 cm、x3=8.33 cm、x4=8.95 cm、x5=9.61 cm、x6=10.26 cm.

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位置
| B
| C
| D
| E
| F
|
速度/(m·s 1)
| 0.737
| 0.801
| ?
| 0.928
| 0.994
|
(3) 以A点为计时起点,在坐标图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画在答卷上)

(4)根据你画出的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计算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 方向是?(填A→B ,或B→A)
参考答案:(1)弹簧测力计 秒表 (2)0.864
(3)

(4)(0.64±0.01)? B→A
本题解析:(1)测理的是位移等运动学量,与力无关,故无需弹簧测力计;时间可以由纸带上的点数和打点频率算出,故不需要秒表.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知:
vD=
=
=0.864 m/s
(3)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4)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则a=
=(0.64±0.01)m/s2.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如图所示,一根原长为10 cm的弹簧,劲度系数是k=103 N/m,在弹簧两端有两人各用F="20" N的水平力拉弹簧,静止时弹簧的长度为

A.12 cm B.10 cm C 14 cm D.6 cm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在弹簧两端有两人各用F="20" N的水平力拉弹簧,弹簧的弹力也为20N,由F=kx可知弹簧的伸长量为0.02m,A对;
考点:考查胡克定律
点评:本题理解弹簧的结构和掌握胡克定律的内容,注意公式中的x不是弹簧长度而是形变量
本题难度:简单
5、计算题

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运动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记数点,测出每两个相邻记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6,然后他把纸带上x1、x2、…、x6各段准确地剪成6段,按如图2-1-9那样帖在坐标纸上,彼此不留间隙也不重叠,纸带下端都准确地与横轴重合,x1的左边准确地与纵轴重合,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速度轴,该同学在这个图中作出了v-t图象,并由图象求出了加速度a,请说明他是如何作出速度图象并求出加速度a的。
参考答案:

每条纸带的宽度代表相等的时间,每条纸带的长度代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而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就表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由于每段时间较短,所以这段时间中点的速度就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取每段纸带上边的中点,然后过这些点画出v-t图象,如图所示.此图线的斜率就等于加速度a的大小。
本题解析:
每条纸带的宽度代表相等的时间,每条纸带的长度代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而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就表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由于每段时间较短,所以这段时间中点的速度就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取每段纸带上边的中点,然后过这些点画出v-t图象,如图所示.此图线的斜率就等于加速度a的大小。
本题难度:一般
He is an ill guest that never drinks to his host. 不知道为主人干杯的客人,不会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