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得单摆的摆长l,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n次所用的时间为t,进而算出周期T.
(1)该同学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原因是:______
A.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实验中误将51次全振动计为50次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计为50次
(2)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和T的数值,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用k和有关常量表示)
参考答案:(1)A、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测得的单摆周期变小,根据g=4π2LT2可知,测得的g应偏大.故C错误.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测得的单摆周期变大,根据g=4π2LT2可知,测得的g应偏小.故B正确.
C、实验中误将51次全振动计为50次,根据T=tn求出的周期变大,g偏小.故C正确.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计为50次,根据T=tn求出的周期变小,g偏大.故D错误.
故选BC
(2)根据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4π2LT2可知,T2-l图线斜率k=4π2g,则g=4π2k
故答案为:(1)BC;(2)4π2k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cm,摆球直径2.00?cm,然后用停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下图所示,则

(1)该摆摆长为___________cm,停表表示读数为___________s。
(2)如果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A.测摆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
D.实验时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参考答案:(1)98.5,99.8?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拿去物体的重心后物体将不再受重力作用
B.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点
C.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
D.薄板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测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重心就是物体的中心
B.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
C.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D.重心的位置跟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分析: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不一定与几何中心重合.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薄形物体的重心才可以用悬挂法确定.
解答:A、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它的重心不一定与几何中心重合.只有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的重心才与几何中心重合.故AC错误,D正确.
? B、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之外,比如均匀的圆环,重心在圆环之外.故B正确.
故选BD
点评:物体的重心位置不仅看物体的形状,还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悬挂法确定薄形物体的重心位置的原理是二力平衡.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关于重力和重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重力所受重力一样
B.挂在竖直悬绳下的物体,静止时物体对绳的拉力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
C.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所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D.物体的重心位置由物体的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决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