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化学试题《原电池原理》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Al作负极,Cu作正极,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放电时SO42-向正电荷较多的负极Al电极移动,正确;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Al作负极。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正确;C.由Fe、Cu、NaCl溶液组成原电池,发生吸氧腐蚀,Fe活动性比Cu强,作负极,Cu作正极,其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错误;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由于Al在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所以Cu作负极,Al作正极,该原电池作电源,用石墨电极来电解硝酸银溶液,因为在整个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当析出1 mol Ag时,电子转移1mol,则消耗的Cu的质量为32 g,正确,选C。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关于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锌的金属性强于铜,所以锌是负极,失去电子。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所以正确的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联结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被腐蚀;将A、D分别投入到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将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据此可推知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B形成原电池,B不易被腐蚀说明活动性A>B;D比A与盐酸反应剧烈说明活动性D>A;铜不能置换出B说明活动性Cu<B;铜能置换出C说明活动性Cu>C,综上可知活动性D>A>B>Cu>C。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如图所示,在大试管里放一段光亮无锈的弯成螺旋状的铁丝,把试管倒插入水中,将这个装置这样放置约一周后,观察到铁丝发生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内水面会上升,最终 上升高度大约为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铁丝表面形成一层红棕色的铁锈?铁丝发生吸氧腐蚀?试管体积的1/5?铁和氧气反应,时间较长时耗尽全部氧气,而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1/5,所以试管内水面上升高度大约占试管体积的1/5 本题解析: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所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负极2Fe-4e-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日常用的电池为锌锰干电池,其电极分别为碳棒和锌壳,以糊状NH4Cl作电解质(其中加入MnO2氧化吸收H2),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2NH4++2e-═2NH3+H2.根据叙述试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A.锌失电子而作负极,碳棒为正极,故A错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电解池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