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当光束通过某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根本原因是,此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所在范围是( )
A.10-9~10-7m
B.小于10-9~10-7m
C.大于10-9~10-7m
D.10-9~10-7mm
参考答案:解;当光束通过某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说明此分散系为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nm-100nm;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已知I2遇到淀粉溶液显蓝色,将淀粉、KI混合液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取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有破损的是( )
A.加碘水变蓝色
B.加碘水不变蓝色
C.加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D.加入氯水变蓝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述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 ]
A. 冷水
B. 沸水
C. NaOH浓溶液
D. NaCl浓溶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简答题 下列试验操作或对试验事实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
②向NaOH沸腾的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③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
④用加热的方法提取NH4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碘
⑤仅用蒸馏水可鉴别出蔗糖、硫酸铜、碳酸钙三种粉末
⑥测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湿润pH的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参考答案:①乙醇和乙酸的反应为可逆反应,用乙醇和浓硫酸不能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并引入了新的杂质,故①错误;
②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得不到氢氧化铁胶体,故②错误;
③CO2与NaHCO3溶液不反应,HCl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则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故③正确;
④氯化铵加热易分解,冷却后又可生成氯化铵,碘加热时易升华,冷却后又生成碘固体,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故④错误;
⑤蔗糖溶于水,溶液无色,硫酸铜溶于水,溶液蓝色,碳酸钙不溶于水,三者现象不同,可鉴别,故⑤正确;
⑥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置于干燥的PH试纸上,通过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稀释了待测溶液,若溶液为酸性,经蒸馏水稀释后,所测pH要增大,若溶液为碱性,经蒸馏水稀释后,所测pH要减小,若溶液为中性,经蒸馏水稀释后,所测pH要不变,故⑥错误;
故答案为:③⑤;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NaCl溶液
B.Fe(OH)3胶体
C.淀粉溶液
D.豆浆
参考答案:A.氯化钠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是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Fe(OH)3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B错误;
C.淀粉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
D.豆浆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属于胶体分散系,具有丁达尔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