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实验室用50 mL 0.50 mol·L-1盐酸、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和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实验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盐酸
| NaOH溶液
|
1
| 20.2
| 20.3
| 23.7
|
2
| 20.3
| 20.5
| 23.8
|
3
| 21.5
| 21.6
| 24.9
|

试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棒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数据处理,t2-t1="3.4" ℃。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_〔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 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 J·(g·℃)-1计算〕。
(3)若将NaOH溶液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氨水,测得中和热为ΔH1,则ΔH1与ΔH的关系为:ΔH1_________ΔH(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上下搅动(或轻轻搅动)? Cu传热快,防止热量损失
(2)-56.8 kJ·mol-1
(3)>? NH3·H2O?电离吸热
本题解析:(1)对于本实验,让氢氧化钠和盐酸尽可能地完全反应是减小误差的一个方面,所以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棒上下搅动,以防将温度计损坏。做好保温工作是减小误差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所以选用玻璃棒,而不用铜丝。
(2)ΔH=-[100 g×4.18×10-3kJ·( g·℃)-1×3.4 ℃]÷0.025 mol="-56.8" kJ·mol-1
(3)因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将NaOH溶液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氨水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少,所以ΔH1>ΔH。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X、Y、Z是三种气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其变化符合下图.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X(g)+3Y(g)?2Z(g)△H=-(E2-E1)
B.若图Ⅲ中甲表示压强,乙表示Z的含量,则其变化符合图Ⅲ中曲线
C.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约为533.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Y的转化率降低
D.图Ⅱ中曲线b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曲线a是没有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参考答案:A.图Ⅰ中X、Y的物质的量浓度逐渐减小,应是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浓度逐渐增大,应是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比值为(0.5-0.3):(0.7-0.1):(0.4-0)=1:3:2,根据浓度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反应方程式应为X(g)+3Y(g)

2Z(g),由图Ⅱ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
反应热为△H=-(E2-E1)kJ/mol,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X(g)+3Y(g)

2Z(g)△H=-(E2-E1)kJ/mol,反应热的单位为kJ/mol,故A错误;
B.压强增大,平衡右移,Z的含量应增大,故B错误;
C.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左移,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Y的转化率降低,故C正确;
D.图Ⅱ也可能为加入不同的催化剂,b的催化效果较好,或是曲线b是加入催化剂,曲线a是没有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已知反应A2+B2===2AB,破坏1 mol A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 B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 AB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Q1+Q2<2Q3
B.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Q1+Q2>Q3
C.若A2和B2的总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的AB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
D.若A2和B2的总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的AB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反应热就是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据此可知,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Q1+Q2>2Q3。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Q1+Q2<2Q3,选项AB都是错误的。若A2和B2的总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的AB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反之是吸热反应,因此选项D正确,C不正确,答案选D。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影响反应热大小的熟悉了解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8分)有效地利用现有新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已受到各国的重视。
(1)工业上可用改进汽油组成的办法来改善汽油的燃烧性能。例如,加入CH30C(CH3)3,来生产无铅汽油”。 H3COC(CH3)3分子必存在的原子间连接形式有?。(填写编号,多选不得分)
①>C=0? ②>C=C<? ③
? ④
(2)天然气的燃烧产物无毒、热值高、管道输送方便,将成为我国西部开发的重点之一,天然气常和石油伴生,其主要的成分是甲烷。能说明它是正四面体而非正方形平面结构的理由是?。(填写编号)
①其一氯取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②其二氯取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3)1980年我国首次制成一辆燃氢汽车,乘员12人,以50km/h行驶了40km。为了有效发展民用氢能源,首先必须制得廉价的氢气。下列可供开发又较经济的制氢方法是?
①电解水? ②锌和稀硫酸反应? ③光解海水
(4)其次,制得纯氢气后,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写出其中的一个)
参考答案:(1)③? (2) ②?(3)③(4)氢气的储存和运输
本题解析:(1)根据H3COC(CH3)3分子的结构简式可判断,分子全部是单键形成的,①②不正确。分子中不含羟基,所以④不正确。答案选③。
(2)如果甲烷是正方形平面结构,则其二氯取代物就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所以答案选②。
(3)电解水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脑,不正确。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少,不能满足需要。所以正确的答案是③。
(4)得到氢气后人类还需解决的问题是氢气的储存和运输问题。因为氢气是很活泼的气体,容易燃烧和爆炸,不易大量储存和运输。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有关反应热的比较判断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CH4(g)+2O2(g)=CO2(g)+2H2O(l) ΔH1;? CH4(g)+2O2(g)=CO2(g)+2H2O(g) ΔH2;
上述两反应中的ΔH1>ΔH2
②2H2(g)+O2(g)=2H2O(l) ΔH3;? H2(g)+
O2(g)=H2O(l) ΔH4;
上述两反应中的ΔH3>ΔH4
③t℃时,在一定条件下(起始的体积和压强相同),将1 mol SO2和1 mol O2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
上述两反应中的Q1>Q2
④CaCO3(s)=CaO(s)+CO2(g) ΔH5;? CaO(s)+H2O(l)=Ca(OH)2(s) ΔH6
上述两反应中的ΔH5>ΔH6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不正确,ΔH1<ΔH2②不正确,ΔH3=2ΔH4③恒压的容器中反应放热多,Q1<Q2不正确④ΔH5>ΔH6,正确。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