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推断题 短周期中的A、B、C、D、E 5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主族;A、B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C的原子序数;C2-与D+的核外电子数相等;B原子与D+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且D、E两元素能形成微粒个数比为1:1的离子化合物。
(1)E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
(2)A与B元素、A与C元素均可构成18电子的分子,其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C元素可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共价化合物乙,将E 单质通入乙的水溶液中,生成一种强酸,并有气体放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A、B、C、D、E中的任意三种元素可组成多种化合物,X和Y是其中的两种。X和Y都是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将X、Y分别溶于水时,X能促进水的电离,而Y能抑制水的电离,X水溶液的
pH<7,Y水溶液的pH >7。将0. 2mol/L的X溶液与0. 1mol/L的Y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请判断:①X的化学式为________,Y的化学式为_________;②混合溶液中各种带电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2)N2H4;H2O2
(3)H2O2 +Cl2 =2HCl+O2
(4)①NH4Cl(或NH4NO3);NaOH;②c(Cl-)>c(NH4+)>c(Na+)>c(OH-)>c(H+)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X2+和Y-与氩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 X>Y
B.原子序数 X>Y
C.最外层电子数 X>Y
D.电子层数 X<Y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2 ① ② 3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4 ⑩


|
(1)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填化学式,下同)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______,
(2)写出工业上冶炼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⑤与一种黑色晶体反应冶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在⑧与⑦中,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是______,写出可以验证该结论的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
参考答案: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①为N,②为F,③为Na,④为Mg,⑤为Al,⑥为Si,⑦为S,⑧为Cl,⑨为Ar,⑩为K,
为Ca,
为Br,
(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Cl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该酸为HClO4,K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该碱为KOH,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该两性氢氧化物为Al(OH)3,故答案为:HClO4;KOH;Al(OH)3;
(2)电解法冶炼Al,该反应为2Al2O3(熔融)电解.冰晶石4Al+3O2↑;Al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Fe,该反应为3Fe3O4+8Al高温.9Fe+4Al2O3,
故答案为:2Al2O3(熔融)电解.冰晶石4Al+3O2↑;3Fe3O4+8Al高温.9Fe+4Al2O3;
(3)Cl、S位于同周期,原子序数大的非金属性强,非金属性Cl>S,可利用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说明,如Cl2+S2-=S↓+2Cl-,故答案为:Cl;Cl2+S2-=S↓+2Cl-.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镁条遇到食醋会产生气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项:首先应该明确磷的化学式,是红磷还是白磷(P/P4).
4P+5O2=2P2O5(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在此反应条件以小颗粒形式分布于空气中,所以我们应该把它称为烟。
而雾是指小液滴(尤其是水)分布于空气中,而当前反应并没有水参与或生成,所以不能称之为雾。故错。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现象的相关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Ⅰ.已知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
①a和b属同周期元素,二者能形成多种气态化合物;
②a和c属同周期元素,二者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③a和d属同主族元素,二者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④e可分别和a、b、c、d形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共价化合物甲、乙、丙、丁.
请回答:
(1)a元素为______,甲的分子式为______,丁的电子式为______.
(2)由上述一种或几种元素形成的物质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Ⅱ.碳和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生活方式.
(1)甲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作为能源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已知①2CH4(g)+3O2(g)═2CO(g)+4H2O(l);△H1=-1214.6kJ/mol;
②CO2?(g)═CO?(g)+
O2(g);△H2=+283kJ/mol
则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 温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H2O CO CO2 CO 1 650 2 4 1.6 2.4 5 2 900 1 2 0.4 1.6 3 3 900 a b c d t
|
①实验1中,以v(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mol/L?min.
②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
③若要使实验3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实验2分别相等,则a、b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用含a、b表示).
参考答案:Ⅰ.已知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①a和b属同周期元素,二者能形成多种气态化合物,②a和c属同周期元素,二者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据此可知a为O元素,b为N元素,c为C元素;③a和d属同主族元素,二者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d为S元素;④e可分别和a、b、c、d形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共价化合物甲、乙、丙、丁,为18电子化合物,e为H元素,故甲为H2O2,乙为N2H4,丙为C2H6,丁为H2S.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氧元素;甲为H2O2;丁为H2S,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氧;H2O2;

;
(2)由上述一种或几种元素形成的物质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符合要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NO2+H2O=NO+2HNO3等,
故答案为:3NO2+H2O=NO+2HNO3;
Ⅱ.(1)已知①2CH4(g)+3O2(g)═2CO(g)+4H2O(l);△H1=-1214.6kJ/mol;
②CO2?(g)═CO?(g)+12O2(g);△H2=+283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2得2CH4(g)+4O2(g)═2CO2(g)+4H2O(l);△H=-1780.66kJ/mol;
所以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的△H=-890.3?kJ/mol,
故答案为:CH4(g)+2O2(g)═CO2(g)+2H2O(l)的△H=-890.3?kJ/mol;
(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n(CO2)=1.6mol,所以v(CO2)=1.6mol2L5min=0.16mol/(L?min),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H2)=v(CO2)=0.16mol/(L?min),故答案为:0.16;
②反应各组分的化学计量数为1,故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
650℃时到达平衡:H2O(g)+CO(g)?CO2(g)+H2(g),
开始(mol):2? 4? 0? 0
变化(mol):1.6? 1.6? 1.6?1.6
平衡(mol):0.4? 2.4? 1.6? 1.6
所以650℃的平衡常数k=1.6×1.60.4×2.4=83
900℃时到达平衡:H2O(g)+CO(g)?CO2(g)+H2(g),
开始(mol):1? 2 ? 0? 0
变化(mol):0.4?0.4?0.4?0.4
平衡(mol):0.6?1.6?0.4? 0.4
所以900℃的平衡常数k=0.4×0.40.6×1.6=16.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即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
③使实验3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实验2分别相等,为等效平衡,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发生变化,满足n(H2O):n(CO)=1:2即可,即b=2a.
故答案为:b=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