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根据周期表对角线规则,金属Be与Al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相似,又已知AlCl3熔沸点较低,易升华.试回答下列问题:
(1)BeCl2是______化合物(填写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2)Be(9H)2与Mg(9H)2可用______试剂鉴别,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参考答案:(手)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金属Be与Al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相似,所以BeCl2是共价化合物,故答案为:共价;
(2)氢氧化铝能和氢氧化钠反应,铝和铍处于对角线位置,性质具有相似性,所以Be(OH)2与氢氧化钠能反应,而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鉴别Be(OH)2与Mg(OH)2,氢氧化铍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e(OH)2+2OH-═BeO22-+2H2O,故答案为:Be(OH)2+2OH-═BeO22-+2H2O.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2SO4的酸性比HClO的酸性强,所以S的非金属性比Cl强
B.H2S加热到300℃时就分解,H2O加热到1000℃才分解,说明O非金属性比S强
C.将(NH4)2Fe(SO4)2?6H2O试样溶于稀硝酸,滴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说明该试样已变质
D.由ⅠA族和ⅦA族的元素形成的离子晶体,晶体的结构完全相同
 
	参考答案:A、HClO中氯元素不是最高化合价,不能比较H2SO4、HClO的酸性强弱,来判断S、Cl元素的非金属性,故A错误;
B、水的分解温度高于H2S,说明水更稳定,氢化物越稳定,中心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可能说明O非金属性比S强,故B正确;
C、将(NH4)2Fe(SO4)2?6H2O试样溶于稀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即便原溶液未变质,滴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故C错误;
D、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有6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6个钠离子,氯化铯晶体中每个铯离子周围有8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8个铯离子,二者的结构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19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原子学说
B.提出分子学说
C.发现元素周期律
D.发现氧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发现元素周期律。提出原子学说的是道尔顿,提
出分子学说的是阿伏加德罗,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学式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记住即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如图所示装置,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空气和H2、O2的混合气体在可移动的活塞两边,在标准状况下若将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活塞先左弹,恢复原温度后,活塞右滑停留于容器的中央,则原来H2、O2的体积比最接近于[? ]

A.7∶2
B.5∶4
C.3∶5
D.2∶7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设空气原来为1mol,混合气体为3mol。恢复原温度后,活塞右滑停留于容器的中央,说明左右两侧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都是1mol。如果最后是H2剩余1mol,则根据反应2H2+O2=2H2O可知,反应比例是2:1,所以另外2mol里面 H2占了2/3,则氢气就是4/3mol,O2就是2/3mol,因此H2总的物质的量就是 7/3mol,所以答案是7:2;如果是O2剩余,则O2总量就是 1+2/3=5/3mol,H2是4/3mol,所以答案就是4:5,因此正确的答案选A。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注重基础,侧重考查学生的解题方法培养和能力训练。该题的关键是学会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元素的单质中,最易跟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是
[? ]
A.氯 
B.溴 
C.氟 
D.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