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A.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B.加入固体无水硫酸铜
C.降低温度
D.加入适量的水
参考答案:A、因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则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得不到氢气,故A错误;
B、滴加少量CuSO4溶液,置换出Cu,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
C、降温能使反应速率减慢,故C错误;
D、加水,相当于将硫酸稀释,反应速率减慢,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为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某同学分别设计了图1、图2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2中的A为分液漏斗
B.图2实验可通过测定相同状况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与反应时间来比较反应速率
C.若图1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Fe3+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一定比Cu2+好
D.图1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图2中的A为分液漏斗,正确;B.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体积表示,该装置可通过注射器活塞的位置变化看生成气体的体积,所以正确.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这里是加快速率,若图1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一定说明氯化铁比硫酸铜催化效果好,因二者所含的阴离子不同,要证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还要使选择的试剂中阴离子种类相同,所以错误.D.图1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2 mol A与2 mol 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
2C(g)+zD(g),若2s后,A的转化率为50%,测得v(D)=0.25 mol·L-1·s-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v(C)=v(D)=0.25 mol·L-1·s-1
B、z=3
C、B的转化率为25%
D、C的体积分数为28.6%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2s后A的转化率为50%,则反应的A为2mol×50%=1mol,则
2A(g)+3B(g)?2C(g)+zD(g),
开始 2 2 0 0
转化 1 1.5 1 0.5z
2s 1 0.5 1 0.5z
A、v(C)=
=0.25 mol·L-1·s-1=v(D),A正确;
B、因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由A可知,z=2,B错误;
C、B的转化率为
×100%=75%,C错误;
D、由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则C的体积分数为
×100%=28.6%,D正确;答案选AD。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可逆反应?N2+3H2?2NH3,经一段时间后,氨的浓度增加了0.6mol/L,在此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45mol/(L?s),则反应所经历的时间为( )
A.0.5s
B.1s
C.1.5s
D.2s
参考答案:H2?表示的平均速率v(H2?)=0.45mol/(L?s),
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NH3)=23v(H2?)=23×0.45mol/(L?s)=0.3mol/(L?s),
氨的浓度增加了0.6mol/L,△c(NH3)=0.6mol/L,
所以反应所经历的时间为0.6mol/L0.3mol/(L?s)=2s.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进行如下实验,在A锥形瓶中放入10 g绿豆大小的碳酸钙,在B锥形瓶中放入5 g粉末状的碳酸钙,分别加入50 mL 1 mol·L-1盐酸,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注:x—时间,y—锥形瓶中碳酸钙减少的质量)(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有固体参加的反应速率与固体表面积有关。B锥形瓶中放入粉末状的碳酸钙,所以B中产生的CO2速率比较大;50 mL 1 mol·L-1盐酸最多只能消耗碳酸钙2.5 g,最终产生的CO2应该相等,故C选项的图像符合。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