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与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现象:两者相同
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二者分别生成红棕色气体、无色气体,前者反应更剧烈,错误;B、Cu+4HNO3(浓)==Cu(NO3)2+2NO2↑+4H2O中1mol Cu消耗4mol HNO3,而3Cu+8HNO3(浓)==3Cu(NO3)2+2NO↑+4H2O中1mol Cu消耗8/3mol HNO3,故前者多、后者少,正确;C、前者生成红棕色气体,后者生成无色气体,故前者深、后者浅,错误;D、由于铜不足,则转移的电子总数应根据铜计算,由于铜质量相等,故二者应相等,错误。
考点:考查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等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变化规律中正确的是
A.金属Na、Mg、A1溶沸点由高到低
B.HC1、HBr、HI的还原性由弱到强
C.H+、Li+、H-的半径由小到大
D.同浓度的甲酸钠、乙酸钠、碳酸钠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
参考答案:C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同一个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溶沸点逐渐增大,A选项错误;同一个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B选项正确;H和Li在同个主族,所以H+的半径小于Li+,而Li+和H-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Li+的半径小于H-,C选项正确;酸性越弱,对应酸根越容易水解,碱性越强,因为酸性甲酸>乙酸>碳酸,所以同浓度的甲酸钠、乙酸钠、碳酸钠溶液的碱性由弱到强,D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是位于第四周期第ⅧB族元素
B. 是一种重要的过渡元素
C.四氧化三铁可以看成是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组成的混合物
D.14克铁粉和7克硫粉混合后高温下充分反应能生成21克硫化亚铁
E.铁在溴蒸气中点燃可生成FeBr3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雨样品露天放置一段时间,酸性增强,是由于雨水所含成分被氧化的原因
B.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F、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因为氧化性:HClO>稀H2SO4,所以非金属性:Cl>S
D.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的电子比铝原子少,故钠的金属性应弱于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A.酸雨中亚硫酸易被氧化生成硫酸;
B.同一主族元素中,从上到下,非金属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D.金属性强弱取决于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失去电子的金属,其金属性越强.
解答:A.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亚硫酸是弱酸,硫酸是强酸,所以酸性增强,故A正确;
B.同一主族元素中,从上到下,非金属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F、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B错误;
C.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次氯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硫酸,但次氯酸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所以不能得出非金属性:Cl>S,故C错误;
D.金属的金属性强弱取决于失电子难易程度,与失电子多少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酸雨、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点,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D,注意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为易错点.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将一小块钠投入到NH4Cl溶液中,产生的气体是
A.O2和H2
B.只有H2
C.只有NH3
D.H2和NH3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钠是活泼的金属,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H2O=2NaOH+H2↑。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氨气,所以放出的气体是氢气和氨气,答案选D。
考点:考查钠和氯化铵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产物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答题时需要明确钠与碱、盐的反应中首先考虑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然后再看生成的氢氧化钠能否与碱、盐本身反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