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各组离子中,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Cl-、Na+、NO3-
B.Ag+、NO3-、Cl-、Na+
C.Ca2+、Na+、Cl-、K+
D.Na+、H+、Cl-、SO4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离子之间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等,即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则离子能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A不选;
B.因Ag+、Cl-能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故B选;
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C不选;
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熟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较简单.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向某MgCl2和A1C1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量和所加NaOH溶液体积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镁、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生成物的性质分析图象,注意氢氧化钠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
解答:向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不溶于水,所以只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就有沉淀生成;但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所以当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完全沉淀时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氢氧化铝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是易溶于水的物质,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沉淀有部分溶解;当氢氧化铝完全转化为偏铝酸钠时,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所以看到的现象是仍有部分沉淀不溶解,且沉淀始终不再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镁离子和铝离子的性质,难度不大,明确图象拐点的含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除去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试剂是
A.盐酸
B.NaOH溶液
C.硝酸
D.食盐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要除去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除杂过程中要遵循:不增加新的杂质,原物质不得减少,易分离杂质,原物质易复原。显然除杂试剂不能和镁条反应,同时要除去铝粉,选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操作就可以得到纯净的镁粉了。所涉及的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 3H2↑。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将4.14?g?Pb经充分氧化后得到氧化物的质量为4.46?g,则生成的氧化物化学式为
A.PbO2
B.Pb3O4
C.PbO
D.Pb2O5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4.14 g Pb为0.02 mol,而反应中增加氧的质量为:4.46 g-4.14 g="0.32" g,即0.02 mol,所以Pb和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1。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对在食品中的应用加以限制.按照这一要求铝在下列应用中应加以控制的是
①铝合金?
②制电线?
③制炊具?
④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药品?
⑤用明矾净化饮用水?
⑥明矾与小苏打制食品膨松剂.
A.①②③
B.②④⑥⑤
C.③⑤⑥
D.③④⑤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铝制炊具在烹制食物时铝可能随食物进入人体,明矾是十二水硫酸铝钾,其中含有铝,在净化水的过程中铝可能随水进入人体,也可能随食品进入人体,铝制易拉罐中的铝可能随饮料进入人体,胃舒平药剂中的铝对人体有危害,包装糖果和小食品的铝也可能进入人体.
解答:①铝合金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
②制电线,铝的导电性较好不需控制;
③④⑤⑥使用铝制品包装食品、制炊具可能对人体有危害,用含有铝的物质净化水或制药物或制食品蓬松剂对人体有危害.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铝性质的应用,本题要掌握铝可能进入人体的途径,例如铝可以通过饮食、药物等途径进入人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