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某同学进行试验探究时,欲配制1.0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
为探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 部分溶解度数据,见下表:
温度
| 283K
| 293K
| 303K
|
溶解度(g/100g H2O)
| 2.5
| 3.9
| 5.6
|
?
(1)烧杯中未溶物仅为BaCO3,理由是???。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试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在答题纸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 ######
|
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试管中, ? ,连接带塞导气管将产生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步骤4:取步骤1中的滤液于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试剂中含有Ba(OH)2。
|
?
(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2O的含量。
实验如下:①配制250 mL 约0.1mol·L-1Ba(OH)2·8H2O溶液: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搅拌,将溶液转入???,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ml所配制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填“0.020”、“0.05”、“0.1980”或“1.5”)molL-1盐酸装入50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ml。
(4)室温下,?(填“能”或“不能”) 配制1.0 mol·L-1Ba(OH)2溶液,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由于Ba(OH)2·8H2O与收空气中的CO2反应,所取试剂大部分已变质为BaCO3,未变质的Ba(OH)2·8H2O在配制溶液时能全部溶解。(2分)
(2)(6分)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
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试剂中有Ba2+存在
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连接带塞导气管将产生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该试剂中含有BaCO3
步骤4:取步骤1中的滤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定其pH值。
pH值明显大于9.6,说明该试剂中含有Ba(OH)2。
?
(3)① 250ml容量瓶中?(1分)?②0.1980 (1分)
(4)不能,(1分)若配制1 L1.0 molL-1Ba(OH)2溶液,则溶液中溶解的Ba(OH)2·8H2O的质量是315g,所以此时的溶解度约是(315/1000)×100=31.5 g/100g H2O,而在常温下Ba(OH)2·8H2O是3.9 g/100g ?H2O,显然不可能配制出1.0 mol·L-1Ba(OH)2溶液。(1分)
本题解析:(1)Ba(OH)2容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难溶的BaCO3,没有变质的Ba(OH)2能溶于水,所以烧杯中未溶物为BaCO3。
(2)滤液中含Ba(OH)2,滴加稀硫酸后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证明滤液中含Ba2+;要证明沉淀含BaCO3 ,需加入稀盐酸,产生CO2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该试剂中含有BaCO3;用pH计测量步骤1滤液的pH值,证明滤液显碱性,说明原试剂含有Ba(OH)2。
(3)容量瓶前面必须注明250ml;标准液的浓度与待测液浓度相当,消耗的标准液体积与量取的待测液的体积接近时,误差小,结果较准确,所以选用0.1980mol?L?1的盐酸。
(4)首先计算出1L1.0mol?L?1 Ba(OH)2溶液溶解的Ba(OH)2?8H2O 的质量,然后与溶解度进行比较,可得出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或操作错误的是
[? ]
A.牙膏中含有不溶于水的成分,如碳酸钙、磷酸钙、氢氧化锅、二氧化硅等,它们主要起抑制牙膏中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B.纸上层析法通常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它所吸附的水作为固定相
C.欲检验火柴头燃烧后的气体中是否含有SO2,可将燃烧后气体通入KMnO4酸性溶液,观察KMnO4溶液颜色是否变浅或褪色
D.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
A.制备少量氨气
B.海带灼烧成灰
C.分液时取出下层液体
D.检查气密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生石灰能吸收浓氨水里的水,使氨气排出,但用带胶塞的试管,排不出空气,错误;B、用酒精浸泡海带,在蒸发皿中灼烧,错误;C、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活塞放出,途中倒时使上下层液体混在一起,错误;D、倒入水后,液面不变,证明气密性良好,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用装置①量取15.00ml的NaOH溶液
B.关闭活塞a,从b处加水,以检查装置④的气密性
C.用装置③ 高温煅烧CaCO3固体
D.用装置②制备Cl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实验方案可行或结论正确的是
A.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
B.可用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取氨气
C.用加热的方法可除去碳酸钠粉末中的碳酸氢钠
D.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当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发生突变时即达到滴定终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Na2CO3与CO2也反应,A项错误;加热氯化铵得到氨气和氯化氢两种气体,而且二者会反应重新生成氯化铵,B项错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C项正确;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发生突变而且在半分钟内不回复原来的颜色,达到滴定终点,D项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