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13年1月1日起,我省正式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包括PM2.5、PM10、O3、CO2、SO2和NO2等6项指标
B.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质谱仪等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
C.石油裂解、海水制镁、纯碱晶体风化、纤维素制火棉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
D.维勒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界限,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空气质量指数不应该包括CO2。错误。B. 核磁共振仪能显示分子中H原子的种类及个数比;红外光谱仪红外检测有机物的特征官能团;紫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是通过对紫外光吸收的强弱判断化合物种类和含量。质谱主要检测有机物的分子量,根据碎片离子来判断其分子结构。正确。C. 石油裂解是以石油分馏产品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使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产生气体不饱和烃的过程。由于有化学键断裂和产生,所以是化学变化。海水制镁是以海水为原料,把海水中的MgCl2转化为金属Mg的过程。由于产生了新的物质,所以分手的有化学变化。纯碱晶体风化是Na2CO3·10H2O→Na2CO3。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纤维素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纤维素硝酸酯即火棉。因此是化学变化。可见上述变化发生的都包含化学变化。正确。D.无机物CO2、H2O通过光合作用可产生有机物,有机物燃烧又可转化为无机物。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尿素CO(NH2)2, 从而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界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即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洪涝地区欲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下列处理过程中较合理的顺序是(?)。
①化学沉降(加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
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河水转变为饮用水首先需在沉淀池中进行自然沉降,然后加入絮凝剂静置,使水中的细小悬浮物沉淀,再加入杀菌消毒剂杀灭水中的有害微生物,进行杀菌消毒,最后经过加热煮沸即可饮用。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有人认为废弃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可以变废为宝。下列方法不属于废弃物资源化的是
A.燃煤的煤渣用于制造建筑材料
B.焚烧垃圾的烟气直接排人空气中
C.用废弃的泡沫包装材料制取液体燃料
D.用CaCO3除去燃煤烟气中的S02,并制得石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焚烧垃圾的烟气直接排人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资源浪费。
本题难度:简单
4、计算题 (26分)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从一份科技攻关课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酸雨区已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农业每年因受酸雨而造成的损失达15亿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
(1)在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有效地降低地面SO2浓度。在20世纪的60—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建造高烟囱的结果,地面浓度降低了30%之多。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作法是否可取?简述其理由。
(2)用传统的煤、石油作燃料,其主要缺点是什么?与传统的煤、石油燃料相比,哪种物质可以作为新能源?主要优点是什么,缺点又是什么?
(3)研究酸雨成因用的“催化棒”是用两个外面套有玻璃管的粗导线穿过橡皮塞并固定于玻璃管中,将其一端用电热丝连接起来,即制成“催化棒”:实验时先接通直流电源,使电热丝红热,然后将红热的电热丝伸入装有SO2和空气的集气瓶中,瓶中立即出现a现象,再往其中加入用盐酸酸化后的BaCl2溶液,又出现b现象。请回答:
①现象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以上实验可得出酸雨成因的化学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一座中等城市每年用煤约300万吨。其含硫量按1%计算,则每年排放SO2多少吨?若此SO2有60%转化为硫酸,相当于生成多少吨98%的硫酸?
参考答案:(1)不可取,因为SO2的排放总量并没有减少,进一步形成的酸雨仍会造成对全球的危害。
(2)煤、石油是不易再生的化石燃料,其资源是有限的,其次燃烧后产生的SO2、NO2等严重污染大气,进而形成酸雨,燃烧后产生的CO2又会造成温室效应。而氢燃料,第一,H2可以用水作为原料来制取;其次燃烧时放热多,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汽油的三倍;氢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产物为水,不易污染环境,还可循环使用。缺点是:不便于存贮和运输。
(3)①浓厚的酸雾(H2SO4)?白色沉淀?②空气中的SO2遇到矿尘或煤颗粒对SO2的固相催化作用就会形成酸雾
(4)设一年排放的SO2质量为x,生成98%硫酸的质量为y。
S?—? SO2?—? H2SO4
32 t? 64 t? 98 t
3×106×1% t? x?
x="60" 000 t
y="56" 300 t
本题解析:本题涉及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我们要从化学视角去关注这些与生态环境、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的问题。环境污染的恶果是直接影响人类的延续和发展,酸雨是影响全球的污染问题。?
减少酸雨的产生是要杜绝污染源,而不是建造高烟囱转移污染。而杜绝酸雨的污染途径一般有三个:一是对煤、石油等传统能源进行预处理,使其在燃烧过程中不产生SO2,二是进行回收利用,三是开辟新能源。而目前最理想的能源为氢能源,因为它原料来源丰富,燃烧的产物又是水,既不污染环境,又可以循环利用。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全国“两会”期间,山东代表提出“向污染宣战”的倡议。下列做法中,不符合“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这一理念的是
A.大力发展工业除尘技术,严控PM2.5
B.向含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中加入明矾,然后再将废水排放
C.将炼铁时产生的高炉矿渣加工成多种工业原料
D.推进燃油的品质升级,致力于缓解雾霾产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发展工业除尘技术,严控PM2.5,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正确;B、明矾不能除去重金属离子,不能把废水排放,错误;C、将炼铁时产生的高炉矿渣加工成多种工业原料,可以变废为宝,正确;D、推进燃油的品质升级,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致力于缓解雾霾产生,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